“上识乾坤,下怜草木”这八个字,很明显改写自近现代的国学大师马一浮所作《旷怡亭口占》中的名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没有读过这首诗的人,如何能以这八个字作为家族宗旨呢?
可这毕竟只是孟遇安的猜想。
王羲之在其《兰亭集序》中曾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由此可见,身处不同时代的人,产生相似情绪、发出相似感怀,是很正常的事。
孟遇安心中斟酌,自己仅以这句话就断定念之母亲也是穿越者,未免有些草率武断。
但证据并不止这一个——甚至“桃源坞”这个名字,都藏着重大嫌疑。
桃源,其典故显然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玉真公主改变后三国时代历史后,两晋都不存在了,哪里来的陶渊明?
若说念之母亲因为坞壁附近有桃园,才取了这个名字,那也应该是“桃园坞”而非“桃源坞”。
再者,桃源坞的理念是在乱世中保得一片净土,这与“桃源”这一典故的本意完全契合。
如此一来,就算说是巧合,都显得很牵强了。
孟遇安愣神了半晌,似是变成了一尊石像,让孟青不禁有些担忧,举起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念之?念之?你怎么了?”
“念之?”
孟遇安被孟青的呼唤叫回了心神,同时也注意到自己原身的名字。
念之——孟青因旧年习惯,一直是如此称呼她的。被叫得多了,连孟遇安自己也习惯了。
念之,就像是孟遇安的小名,或是表字,她几乎没有深究过。
可现在细细想来,这个名字的含义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念之也就罢了,偏偏还有一个修之。
“念已往而修来者......”孟遇安下意识呢喃着,忽而一把抓住孟青的手,“舅舅,这句话是谁说的!”
孟青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能如实作答:“这是你十岁那年,你母亲送给你和修之的《孟氏家训》上写着的话,自然是你母亲说的啊......”
“念已往而修来者......已往,来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又是一句后世的典故,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