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对门三阁老,一巷九尚书

合着你姜家上供的官员,把你姜大少爷,从这东厂的魔窟里给捞了出来?

姜赞堂,看着好友如同关爱智障的眼神。

很快就自我领悟出,自己刚才说的话里面的语病,这显得自己多么清澈愚蠢。

姜赞堂脸一红,赶忙拿着折扇,遮挡了自己的表情。

不过他的嘴上,还是说个不停。

“就说这蒲州的老大人韩旷。

听说马上就要出山,进内阁当次辅,给咱们晋商撑腰了。

这鬼消息,都在这四九城里传疯了,邪乎得传了两个月,还没下文。

那韩老大人到现在,还在蒲州没挪窝呢。

你是没看见这些日子。

蒲州张王两家的嘴脸,好像那韩旷跟他们一个姓似的。

仿佛韩旷当了次辅,他们两家就可以在京城横着走了。

哼,想得美。”

京城六必居,鼎鼎大名的酱菜园子,是临汾赵家的产业。

这赵掌柜就是六必居的,听着姜赞堂口无遮拦,越说越离谱。

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主,赶紧打手势,让姜赞堂噤声。

“姜家少主,赶紧别说话了。

此处人多嘴杂。

蒲州势大,张王两家自成一派,号曰儒商。

最能煽动人心,对对手群起攻之。

你可要管住嘴巴,不要给咱临襄会馆,添惹麻烦。”

亢同德放下账本,感叹一句。

“赵掌柜说的极是,姜老弟,你可长点心吧。

不要无缘无故就树敌,这非经商之道。

对门三阁老,一巷九尚书。

说的就是这蒲州城。

不说前朝出来的先贤。

这蒲州城就咱们国朝两百多年,就出了多位阁老大臣。

张四维、杨博、王崇古再到现在的韩旷、孟时芳。

哪个不是大明的柱国之才。

我等其余地方的晋商。

虽也讲究,经商优则仕。

但到底比不上人家底蕴深厚,人杰地灵······”

“可不是吗?亢兄说得着实在理。

那蒲州可是尧舜的故里。

绵延至今数千年的古城,不知出了多少大儒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