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吴世璠:最后的挣扎与悲剧的终结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吴世璠逃回昆明,此时的吴氏集团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吴应期作为吴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从湖南逃到贵州,并前往昆明朝见吴世璠。因为是同一家族的成员,吴应期被留在内庭受到款待。在宴席上,吴应期想到一连串的失败,感到绝望,将责任归咎于方光琛,称其为“首祸”。夏国相等内外亲属也在场,听到这番言论后,皆痛哭失声。

吴应期随后跟随吴世璠从贵阳逃回云南,并沿途招集散逃的兵士,聚集了一两千人的力量。到达交水(今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附近)后,吴应期选择在此驻扎,并未直接前往昆明。吴应期的计划是重新集结逃散的吴军,企图回到昆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吴世璠,自己取而代之。

此时,吴氏政权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手中。郭壮图得知了吴应期的动向后,便开始策划如何应对。他与吴将线密谋,由吴将线打着受郭壮图派遣的旗号,率领部队前往贵州增援,实则是前往交水对付吴应期。到达交水后,吴将线以慰劳军队为名,诱骗吴应期前来,趁其不备,将其逮捕,并当场用绳索勒死。

郭壮图接到吴应期已被处死的消息后,立即在昆明采取行动,将吴应期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并勒死。吴应期父子的死亡使得吴氏政权的控制权更加牢固地掌握在郭壮图手中。吴世璠当时尚未成年,大约只有十五六岁的年纪,因此政权的重大决策几乎都由他的岳父郭壮图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次内部倾轧导致骨肉相残,不仅削弱了吴氏政权的实力,也让人心进一步涣散,军心和民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氏集团的力量愈发衰弱,无法有效地组织抵抗,为即将到来的清军的最后攻击埋下了伏笔。吴世璠在昆明的处境也变得更加危险,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昆明的防御力量显得极为脆弱。

四、负隅顽抗

康熙二十年(1681年),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吴世璠的处境愈发艰难。这一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将领分别从四川、贵州、广西三个方向向云南进发,目标直指昆明。吴世璠深知昆明是吴氏政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急忙调动兵力进行防御。

吴世璠命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等人前去阻击赵良栋所率领的清军,而郭壮图则负责迎战蔡毓荣。然而,蔡毓荣采取了放火焚烧森林的战术,破坏了吴军的防御工事,使得郭壮图所部败退。面对清军步步逼近,吴世璠紧急调回夏国相等人回援昆明。

吴世璠亲自督军坚守昆明城中的五华山,拼死抵抗。昆明城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清军虽然多次尝试攻城,但始终未能取得明显进展。双方在昆明城外僵持了数月,期间吴世璠和清军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