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毕沅:从状元到地方大员的辉煌人生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在荆江决口,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乾隆帝再次任命毕沅为湖广总督,期望他能有效应对这次危机。毕沅到任后,立即上疏分析了长江水患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包括筑建对岸杨林洲土坎、鸡嘴石坝等措施,以迫使水流向南,减少壅塞。同时,他还建议修筑襄阳等地的堤坝,开凿四川和湖北一带的长江险滩,以便于云南钢铁的漕运。

在这段时间里,毕沅还邀请了着名学者章学诚加入其幕府,并提供私人藏书供其使用,支持章学诚编纂地方志。在毕沅的支持下,章学诚完成了《麻城通志》《湖北通志》《史籍考》等一系列重要文献。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毕沅为庆祝乾隆帝宠臣和珅的四十岁生日,赋诗十首相赠,显示了他在官场上的交际能力和对权贵的尊重。

然而,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陕西安康、四川大宁(今重庆巫溪)发生叛乱,传言与湖北有关。毕沅因此被贬为山东巡抚。不过,仅一年之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再次被任命为湖广总督。这一次,他面临的是湖南苗人石三保的起义。毕沅被派往常德、荆州督办粮饷,并因出色完成任务而被赏戴花翎。

嘉庆元年(1796年),枝江(今属湖北)人聂杰人等人发动叛乱,攻破保康、来凤、竹山等地,并围攻襄阳。毕沅从辰州(今湖南沅陵)赶赴枝江进行镇压。虽然嘉庆帝一度下诏罢免毕沅的职务,但当他迅速攻克当阳时,嘉庆帝又恢复了他的职位,并授予他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毕沅在镇压叛乱过程中,成功捕获了石三保、吴半生、吴八月等人,但主要头目石柳邓仍然在逃。毕沅请求撤回部分军队,仅留下必要的兵力防守要隘,但未获批准。不久后,石柳邓被捕,嘉庆帝命令毕沅赴湖南镇抚。在此期间,毕沅还提出了修筑樊城城墙的计划,以工代赈,进一步巩固地方治安。

五、生前生后

小主,

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毕沅因长期劳累,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出现了手足麻木的症状。嘉庆帝得知这一消息后,特赐“活络丸”药物以示关怀。然而,药物并未能挽留住毕沅的生命。七月三日(1797年8月24日),毕沅在湖南辰州的当阳旅馆中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七岁。毕沅的遗体最终被安葬于灵岩山的东北麓,这是他生前颇为喜爱的一片土地。

嘉庆帝得知毕沅去世的消息后,下诏追赠他为太子太保,以表彰其一生的政绩与贡献。然而,嘉庆帝同时也指出,毕沅在湖广总督任内存在诸多失察之处,因此未给予谥号。八月,嘉庆帝又撤销了对毕沅的追赠,取消了太子太保的称号。这一系列的变故反映了朝廷对毕沅生前工作的复杂评价。

毕沅去世后,被安葬于苏州吴县木渎灵岩山麓的上沙村。然而,他的身后事并未因此结束。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开始全面查办和珅。和珅因贪污腐败被抄家,并被赐死。由于毕沅与和珅之间有过较多交往,嘉庆帝决定追究毕沅在湖广总督任期内对“教匪”的失察责任。

嘉庆帝下令彻查毕沅的相关事宜,并最终认定他在处理白莲教起义等问题上存在失职行为。嘉庆帝因此下令,不仅不准毕沅的子孙承袭其世职,还革去了长孙承袭的世职及次子承袭的荫生资格。此外,毕沅的家产也被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