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晦涩

汉家功业 官笙 2280 字 16天前

如果刘弘回锅,担任丞相,确实可以过渡一段时间。

待等二荀或者什么相对成熟,有足够的资历与威望再接班,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主人。”

杨彪刚要说什么,一个家仆急匆匆而来,递过一道奏本,道:“尚书台的急奏。”

杨彪神色一肃,起身出门,冷风扑面就是一个哆嗦,接过来,飞快又坐回来,打开看去。

王朗端坐着,他知道,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尚书台不会将奏本送到丞相府来。

杨彪脸色渐渐凝重,继而有些难看。

他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王朗,淡淡道:“汝南太守李儒弃官,投奔董卓了。”

王朗一惊,旋即又点头,道:“李儒是公认的王允党羽,他这么做,倒是能理解。”

杨彪胖脸绷紧,神情越发凝重,道:“那平虏校尉吕布占据了半个徐州,与董卓眉来眼去,根本不听丁原调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朗心里闪过汝南、豫州、徐州等地理位置,神色微惊,道:“那董卓岂不是坐大了?”

说到这里,王朗忽的又道:“朝廷制定的‘先北后南’之策,莫非南方就真的不管了?”

刘辩继位以来,便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就是‘先北后南’四个字。

朝廷主力,近二十万大军,几乎都在北方,甚少南下过。

而在南方剿匪的各种军队、势力,多半属于那些人的‘自行招募’,同时‘自筹钱粮’。

杨彪想了想,道:“这个策略,是皇甫嵩等人定下的。现在北方各州,除了凉州外,基本上平定,也就还有个黑山军在作乱,总体来说,是没错的。”

王朗却冷哼一声,道:“南方都打成一锅粥了,袁术,韩馥且不说,董卓在日益坐大,还有一个居心叵测的益州牧刘焉在虎视眈眈,朝廷就这么坐得住?”

杨彪有些不自然的挪了挪屁股,语气有些弱的道:“朝廷情况你也知道,去年连官俸都发不出,能做多少事情。”

王朗对朝廷十分不满,但当着当朝丞相的面,有怒也发不出,只好恨声道:“尚书台召我入京述职,是因为山阳郡的事情?”

杨彪点头,又摇头,道:“是户曹,吏曹联名要求的,他们对兖州的秋粮数目有所怀疑。”

“为何不召刘使君,而召我?”王朗道。

杨彪看着他,犹豫了一阵,道:“我听到风声,吏曹有意举荐你为兵曹侍郎。”

王朗愣了下,注视着杨彪,道:“你,听到风声?”

杨彪脸色不自然,摆了摆手,道:“还是说说王允的事情吧。”

王朗是真看不懂杨彪了,到底是在装糊涂,还是真糊涂?

王朗定了定神,道:“我有预感,不日陛下便会有旨意,由廷尉府审断。而且会避开阴谋嗣立之事,多半以贪赃不法为由论罪。”

杨彪点头。

随着王允入狱,‘太子’二字,渐渐成了朝野的禁忌。廷尉府要绕开这种敏感字眼,倒是可以理解。

旋即,他看着王朗,又瞥了眼外面,低声道:“你有没有觉得,陛下这次的反应,有些过度?”

王朗面露思索,道:“是因为王允串联了渤海王?”

杨彪摇头,道:“我总觉得,里面还有其他缘故,但是猜不透彻。”

王朗刚要说话,又一个家仆过来,道:“主人,唐瑁前来拜访。”

杨彪一怔,继而皱眉,摆手道:“让他走让他走,就说我不在。”

王朗闻言也是摇头,蔡邕落罪,意味着刘绍的太子之位落空,这唐瑁好像闻到腥味的猫,近来动作频频,要力推他的外孙了。

“这人也是不知好歹,难怪司隶校尉那么重要的位置都没做几天便被陛下罢黜。”王朗道。

等仆人走了,杨彪道:“年底了,牛鬼蛇神也多了起来,想躲个清净都不行。”

“难怪陛下会那么急匆匆的出洛阳。”王朗突然若有所悟的道。

杨彪都不能清净,宫里可想而知了。

“主人,钟廷尉求见。”一个仆从匆匆而来,急声道。

王朗看着杨彪,道:“旨意估计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