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曹操忧思

曹操卧于病榻之上,深知自己大限将至,心中忧虑万分。他一生纵横捭阖,逐鹿中原,麾下虽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然此刻审视诸子,竟觉无一人可堪担当起继承大业、对抗太平道与东吴之重任。曹丕虽有政治手腕,然其谋略与气魄较之自己尚有差距;曹植才高八斗,诗文冠绝天下,却过于文弱,且缺乏治国理政之干练。其余诸子,或年幼无知,或平庸无奇,皆难以托付这乱世江山。

而司马懿之事,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曹操深知司马懿之才,其智谋深远,犹如蛰伏之猛虎,一旦时机成熟,必会展露狰狞,对曹家天下构成致命威胁。可若杀之,一来军中与朝中诸多事务皆赖其谋划处置,贸然除之,恐引发内乱,动摇曹魏根基;二来曹操也惜才,司马懿的才华若能为曹家所用,自是如虎添翼。留与不留,曹操陷入了两难之境,每念及此,便觉心烦意乱,病情似也因此而愈发沉重。

这日,曹植前来探望曹操。他见父亲面容憔悴,身形消瘦,不禁悲从中来,跪地泣道:“父王,儿臣不孝,见您受此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愿父王吉人天相,早日康复。”

曹操微微抬手,示意曹植起身,目光中透着一丝慈爱与无奈:“植儿,为父一生征战,如今这副模样,亦是天命。只是为父放心不下这曹家江山,你可有何想法?”

曹植恭敬地答道:“父王,儿臣只愿能在您身边尽孝,侍奉左右。至于这天下大事,儿臣自知才疏学浅,恐难担当。”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植儿,你虽有满腹才华,然这乱世之中,仅靠诗文难以立足。为父所创之大业,需有雄才大略之人方可继承。你与你兄长曹丕,皆有各自之优劣,为父实难抉择。”

曹植心中明白父亲的忧虑,他沉思片刻,说道:“父王,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应对眼前之困境。太平道如今势力强盛,东吴亦在一旁虎视眈眈。若能先化解这外部威胁,再论及继承之事,或许更为妥当。”

曹操微微点头:“植儿所言,亦有几分道理。然司马懿之事,始终是为父心中一大患。此人有鹰视狼顾之相,其志不小。为父欲除之,又恐引发变故;若留之,又怕养虎为患。你可有何见解?”

曹植听闻司马懿之名,心中一凛。他亦深知司马懿之能,沉吟道:“父王,司马懿确是有才之人,其在军中与朝中皆有威望。若杀之,需有万全之策,以免引起动荡。然儿臣以为,可先对其加以制衡,削减其权力,使其难以有所作为。同时,可暗中培养我曹家子弟,提升他们之能力,待时机成熟,再做定夺。”

曹操凝视着曹植,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植儿,你能有此等想法,为父甚感欣慰。但愿你日后能多用心于治国理政之事,莫要只沉浸于诗文之中。”

曹植垂首道:“父王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愿为父王分忧,为曹家天下尽一份力。”

此时,曹操忽感心血来潮,他对曹植说道:“植儿,你素有文才,今日为父想让你作一篇赋,以抒为父心中之壮志未酬与对这乱世之感慨。”

曹植领命,他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萧瑟之景,心中思绪万千。片刻后,他开口吟道:

“乾坤浩荡,乱世纷纭。父王神武,肈基立勋。讨逆董卓,逐鹿群伦。官渡扬威,克定幽云。然今病榻,志意难伸。太平道盛,东吴伺衅。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司马狼顾,隐患难平。江山谁继,思绪难宁。众子贤愚,权衡难定。唯望上苍,佑我魏廷。保我疆土,护我子民。待得康复,再展雄风。澄清宇内,四海归心。”

曹操静静地听着,曹植的赋如同一幅画卷,将他一生的功绩、当下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一一展现。赋罢,曹操微微闭目,似在回味其中韵味。良久,他睁开眼睛,说道:“植儿,此赋甚佳。不愧是我曹家子弟。”

而在许昌城中,司马懿虽已请辞回乡,却并未停止对局势的关注与谋划。他暗中派人联络朝中与军中一些对曹操心怀不满或对自身前途担忧之人,悄然编织着自己的势力网络。他深知,曹操一旦归天,这曹魏天下必将陷入一场权力的纷争,而他要在这场纷争中脱颖而出,掌控大局。

太平道这边,张一凡在关中得知曹操病重、曹植作赋之事后,与诸葛亮等人商议。诸葛亮笑道:“主公,曹操如今内忧外患,正是我太平道进一步扩张之良机。可派人前往许昌,散布谣言,言曹操已病入膏肓,曹魏将乱,劝其臣民归降太平道,以保太平。同时,可在边境集结兵力,做出进攻之态势,给曹操施加压力。”

张一凡点头道:“军师此计可行。就依此计行事,令我太平道早日实现天下太平之宏愿。”

于是,太平道使者怀揣着劝降书与各种谣言,悄然潜入许昌。一时间,许昌城中人心惶惶,百姓们皆为自己的命运担忧,而朝中大臣与军中将领亦各怀心思,有的开始暗中为自己谋划后路,有的则仍坚守对曹操的忠诚,试图力挽狂澜。

天下局势愈发混乱,曹操在病榻上挣扎于对司马懿的处置与家族传承的抉择;司马懿在乡间蛰伏待机,觊觎着曹魏的最高权力;太平道则趁机布局,意图在这乱世纷争中获取更大利益。各方势力皆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权谋与争斗,而这一切的结局,尚被重重迷雾所笼罩,无人能够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