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洛水惊鸿

曹植在登位之后,虽政务繁忙,然心中对文学艺术之热忱从未消减。一日,他因公事外出,途经洛水之畔。彼时正值春日,洛水岸边繁花似锦,杨柳依依,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如细碎的金箔在阳光下闪烁跳动。

曹植被这洛水的美景所吸引,遂命侍从停下脚步,他独自一人沿着河岸漫步,沉浸在这自然的怀抱之中。忽然,在河之彼岸,他瞥见一位女子的身影。那女子身姿婀娜,似在洛水之滨翩翩起舞,衣袂飘飘,仿若仙子下凡。曹植心中一动,急忙加快脚步,欲看清那女子的面容。

待他走近,只见那女子面容绝美,眉如远黛,目若星辰,肌肤胜雪,发如乌金。她的美,不同于曹植以往所见的任何女子,既有着超凡脱俗的空灵气质,又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神秘韵味。曹植一时竟看得痴了,他呆立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女子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那女子似察觉到了曹植的目光,微微回首,望了曹植一眼。这一眼,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隔阂,直抵曹植的内心深处。曹植只觉心中如遭雷击,灵感泉涌,当即决定以这位女子为蓝本,创作一篇赋文。

回到王宫后,曹植闭门谢客,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洛神赋》的创作之中。他的思绪如脱缰之马,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纵横。他写道:“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在赋中,他以细腻而华美的笔触,描绘出了洛神的绝世风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他又描述了自己与洛神相遇后的心动与爱慕:“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洛神终因人神殊途,不得不与曹植分别。曹植怀着满心的惆怅与不舍,写道:“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洛神赋》一经问世,便在曹魏乃至整个天下引起了轰动。文人墨客们争相传抄,对其中优美的辞藻、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深刻的意境赞叹不已。这篇赋不仅展现了曹植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而在这篇赋文背后的故事,亦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人猜测,曹植笔下的洛神是否真有其人,亦或是他心中理想爱情与美好向往的一种寄托。

在太平道,张一凡听闻曹植作《洛神赋》之事后,对诸葛亮笑道:“曹植果然才情非凡,此赋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只可惜,他身为魏王,却沉迷于文学与情爱之中,恐难在这乱世之中成就帝王霸业。”

诸葛亮微微摇头:“主公,文学亦有其力量。曹植的《洛神赋》虽看似是一篇言情之作,但其中所蕴含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人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且曹植并非昏庸之主,他在治理曹魏方面亦有一定的作为,我们不可轻视。”

张一凡点头道:“军师所言有理。然我们仍需密切关注曹魏的局势发展,尤其是司马懿的动向。此人野心勃勃,难保不会利用曹植的弱点,谋取更大的权力。”

在曹魏内部,司马懿亦听闻了《洛神赋》之事。他对曹植的才情虽有几分赞赏,但更多的是对他沉迷于文学创作而疏于政务的担忧。司马懿深知,若曹植继续如此下去,自己的野心将更容易实现。但他亦明白,此时不宜轻举妄动,需耐心等待时机。

而曹植,在创作完《洛神赋》后,心中对那位洛水畔的女子依然念念不忘。他曾多次派人前往洛水之滨探寻,却始终无果。那女子仿佛只是洛水之神派来的幻影,短暂地出现在他的生命中,便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无尽的思念与惆怅,伴随曹植在这乱世的帝王之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