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美人心计 吕雉(二十五)

很快就到了水稻成熟之日,农民看着沉甸甸的水稻,激动不已,朝廷前些时日已经减免了赋税,再加上粮食丰收,他们终于能过一个好年了。

他们忍不住热泪盈眶,一些老汉更是对着长安方向叩头,嘴里念叨着吾皇万岁,远处的地方官看到也是感动不已,心里更是在感谢上天赐给了他们一个英明的君主,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杂交水稻的诞生举国震惊,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各朝各代的君主,他们一直不得其法,没想到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却被他们如今不过二十几岁的皇帝解决了,他们很难不震惊,听说皇帝成立的研究院里面还有其他粮种,只是还没被公开出来,若是那些东西研究成功推向全国,可想而知,大汉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巅峰。

各地的诸侯王更是没想到皇上在长安居然还偷摸研究这些,听说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院,他们初闻之时以为是小打小闹,没想到干出大事,一时之间各诸侯的细作都想进入研究院打听消息,但是都被刘盈狠厉的处决了,他手段残忍的解决了那些妄想盗取机密的贼子,大大震慑了各诸侯王。

跟全国各地的欢乐不同,代国官员却是愁眉苦脸,太后命令他们偷换粮种,现在全国丰收,唯有他们代国粮食产量不增反减,现在所有代王百姓都堵在衙门口向他们讨要说法,他们连门都不敢出。

“你说什么,全国粮食大丰收,唯有我们代国产量不增反减,难道那粮种真的有用。”

薄姬听到此消息震惊不已,她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如今代国百姓怨声载道,为今之计是赶紧想办法平息众怒,以及长安那边该如何交代。

底下的官员看着薄太后,脸色变幻莫测,心里叫苦不迭,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薄太后坚持认为长安的粮种没有用呢?如今造成这样的后果,这个责任谁承当,长安那边要是问责下来,谁去解释,还有代国百姓又该如何。

正当官员准备开口询问之时,薄姬开口了,“张大人,粮种事件哀家以及代王并不知情,哀家命令你三日之内找出偷换粮种的贼人,哀家要依法处置他,以儆效尤。”

张姓官员脸色一僵,太后什么意思,要自己找替死鬼,要是他成功替太后解决了此事,那么下一个太后该解决的是谁,他顿时感觉后背发凉,但是又不敢违背薄太后的旨意。

“微臣遵旨,定不负太后所托。”张姓官员向薄姬行礼之后就去退下了。

官员走后,薄姬久久不能回神,她真的没想到,刘盈那个小儿,居然能研究出提高水稻产量的稻种,现在天下民心尽归长安,她的大计怕是要落空了,尤其是刘恒现在重病不起还要戚姬伺候,她顿时感觉一阵绝望,她甚至有些怨恨刘邦,为什么要将他们母子分封到偏僻的代国,为什么临走前不带着戚姬。

长安,宣室殿,“皇上,代国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代国种植的还是原来的稻种,代国那边气候恶劣,用原来的稻种,水稻之后下去产量不增反减,如今代国百姓群情激昂,闹着要代王给一个交代,但是如今代王重病不起,代国大小事全由薄太后料理,皇上可要拿一个主意,不然代国必定大乱。”

“是啊,皇上,薄太后毕竟比不得太后娘娘,她见识浅薄,若是代王一直病重,代王又没有子嗣,代国怕是要完了,代国的百姓怕是要遭殃了,微臣恳请皇上拿个主意,最好是让代王以及薄太后回到长安,太后以及皇上仁慈定不会亏待薄太后母子

“微臣赞同张大人的意见。。。”

“微臣也是。。。”

刘盈看着底下众臣议论纷纷,纷纷要求自己召回薄姬母子,他面露难色,语气有些勉强,“既然众卿如此说,那朕。。”

长乐宫,“太后娘娘,刚才宣室殿传来消息,说是代国没有用我们提供的稻种,用的还是以前的老稻种,导致粮食产量不增反减,代宫百姓怨声载道,纷纷要求代王给一个说法,但是代王病重,于是那帮老臣以代王没有子嗣为由召代王母子回长安,皇上已经下令赵代王母子回长安了。”

青墨一脸喜色的向明珠汇报,此时的明珠正跟鲁元公主商量张嫣的婚事,听到青墨如此说,她神色凝重。

鲁元公主却是高兴不已,她一脸喜意,“母后,如果能将薄姬母子召回来,那代国那片土地也就收回来了,以后可以留着再次分封,也不知道是谁主张用以前的稻种的,也算是帮了母后一个大忙。”

“鲁元,你闭嘴,这也是能高兴的吗?你知不知道,他们换了稻种,粮食产量跟不上,若是来年大旱,代国将民不聊生,大汉可能会陷入动乱,到时候又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鲁元公主听吕雉这么说,神色有些愧疚,“母后,对不起,儿臣并没有这个意思,是儿臣考虑不周了。”

“鲁元,你先回去吧,哀家有事要跟皇上商量,改日你将嫣儿一起带过来。”

鲁元公主见明珠神色凝重,眉头紧锁,心里有些慌乱,连忙说道,“母后,那儿臣先行告退了。”说完她急匆匆行了礼就离开了。

“青玉,随哀家去见皇上,青墨在殿内守着。”明珠交代完之后,就带着青玉来到了宣室殿,此时一些臣子正跟刘盈讨论国事,见明珠来了,连忙起身行礼。

“母后,你怎么来了,是有什么要事吗?”

刘盈扶着明珠坐在一旁,关切的看着她,明珠看了一眼殿内,很好都是熟人。

“皇上,哀家刚才听青墨说了代国的事情,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处置。”

刘盈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母后,刚才众位大臣建议朕将薄姬母子接回长安,朕同意了,以后他们母子就在长安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