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大结局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1775 字 23天前

最终在贝加尔湖附近,岳飞亲率骑兵万里突袭,一举全歼金人余孽,押回来数十万的俘虏。

俘虏都是生产力,李申之并没有太过为难他们,而是罚他们做工。

北方大地正是该大基建大生产的时候,疏通河道、修路筑桥这种粗活累活,自然是先交给俘虏们去干。

李申之答应他们,三年之后便给他们自由。

殊不知等到三年之后,这些金人的俘虏竟然不愿意还乡,他们想跟着施工队继续修路筑桥的活计。

因为除了这个,他们别的也不会干。

更重要的是,官府给的工钱确实多,比他们回家狩猎种地赚得更多。

他们在工地上成家,生子,工地还给他们办临时的学堂,工地就成了他们的家。

工地走到哪里,他们的家便到了哪里。

许多年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竟然垄断了修路的工程,一时之间也说不清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

得益于岳飞灭金,邵继春兵不血刃地入主云州。

邵隆的工坊城建得有声有色,在邵继春建设云州的时候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在他父亲邵隆的鼎力襄助之下,云州可以优先使用数不尽的物资,云州发展蒸蒸日上。

在邵继春与岳云的夹击之下,西夏不战而降。

然而让西夏人郁闷的是,投降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必须和赵昚一样,完成对自己国家的解构。

岳云的大军就守在西夏的皇宫门口。

如果西夏人自己完成解构,他们还能留下不少财富,当一个富家翁。若是有几分才干,那就留下来当官。

如果他们不愿意自己解构,岳云就帮他们解构。

最了解西夏人的,始终是西夏人。

在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之下,西夏人的改造比想象中的要更快。

毕竟贵族们还能继续当富人,百姓们都有了自己生活的根基,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在增量社会中,是可以做到共赢的。

区别只在于,谁赢得多,谁赢得少。

财富发展的太快了,每个人都很满意,还来不及去想到底谁受益多,谁受益少的问题。

……

更西面的西辽,早已与李申之商量好了。

西辽的耶律大石自愿按照李申之的计划来改造西辽。

……

整个天下都在发生着剧变,李申之却只忙着两件事情:修铁路,造大船。

他知道,只有铁路能到达的地方,才是政权能到达的地方。

在陆路,铁路开不过去,军队就开不过去,那些投降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反叛。没有铁路,剿灭叛军的成本会大大地增加,最终甚至会将帝国给拖垮掉。

在水路,只有战船能随时开到的地方,才是统治能够抵达的地方。军舰打不到的地方,都不是有效的领土。

在水陆两只手没有完全建好之前,李申之并没有急着去扩张领土。

土地就在那里,现在又没有什么“国际社会”,自己随时都可以去取。

倘若自己取回来,管不了,反倒会成为累赘。

最终,李申之在完成内部改革之后,打下了他理想中的版图。

北起北冰洋,南至万里鱼塘,东至太平洋,西到里海乌拉尔山。

贪多嚼不烂,剩下的地方跟他们做生意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