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变幻

大宋侠士 炎代码 2783 字 24天前

在高丽,情况也十分顺利。高丽国王对南宋的文化和科技非常感兴趣,他邀请南宋使者在宫廷中展示新的科技发明。水力翻车和新型马车的模型在高丽宫廷中引起了轰动,高丽国王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南宋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

通过这些外交活动,南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嫉妒和担忧。一些西方国家听闻南宋的繁荣和先进科技后,开始对南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暗中观察南宋的发展,这也为南宋未来的外交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教育领域,朝廷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朝廷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更多的学府。这些学府不仅分布在城市,也在一些乡村地区建立起来,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在学府中,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儒家经典,还增加了军事、科技、医学等实用课程。老师们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有识之士,他们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

“孩子们,你们是南宋的未来。要努力学习,用你们的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道。

### 第二十三章:风云激荡下的忠奸之辨

南宋的朝堂上,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赵构高坐龙椅,眉头深锁,看着阶下争吵不休的大臣们。

“陛下,金兵屡屡犯境,烧杀抢掠,实乃我大宋之巨患。当务之急,应是集结兵力,与之一战,扬我大宋国威!”一位主战派的大臣,面红耳赤,慷慨陈词。

“哼!说得轻巧。连年征战,我大宋国力空虚,百姓苦不堪言。若再兴兵,怕是未御外敌,先自乱矣。”主和派的一位大臣冷冷反驳,眼神中透着不屑。

“汝等贪生怕死之辈,只知求和苟安,却不知金兵狼子野心,岂会因求和而放过我们?”主战派大臣怒目而视,向前一步。

“休要血口喷人!你这是要将大宋推向万劫不复之地。”主和派大臣也不甘示弱,两人竟在朝堂上争吵起来,周围的大臣们有的低声议论,有的冷眼旁观。

赵构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这时,一位老将出列,正是韩世忠。他抱拳向赵构行礼:“陛下,臣以为,战或和,皆需权衡利弊。但无论如何,加强军备、巩固边防乃是首要之务。如今边境百姓深受金兵侵扰之苦,我等不能坐视不管。”

赵构微微点头:“韩将军所言极是。可如今粮饷军备之事,亦是难题。”

“陛下,可向富户募捐,充实国库,以应军需。”一位大臣提议。

“不可!”一位与富户关系密切的官员连忙反对,“此举会引起富户不满,扰乱国内经济,于国不利。”

朝堂上再次陷入争论,赵构心烦意乱,摆了摆手:“此事再议,退朝。”

在民间,临安城的街头巷尾,人们也在热议着国家大事。

在一家热闹的茶馆里,一位说书人正在讲述金兵的暴行:“那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啊!房屋被烧,百姓被杀,多少人家破人亡。”

听众们义愤填膺,一位年轻的后生猛地一拍桌子:“这等恶贼,就该千刀万剐!朝廷应当出兵,把他们赶回北方去。”

“出兵?谈何容易。听说朝廷里有人主张求和呢。”一位老者摇头叹息。

“求和?那不是把我们百姓往火坑里推吗?那些人肯定是收了金兵的好处。”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愤愤地说。

“对,不能求和!我们要保卫家园,哪怕拿起锄头也要和金兵拼了。”众人纷纷响应,群情激昂。

然而,在城市的阴暗角落里,却有一些人在密谋着卖国之事。

一间密室中,一个神色阴鸷的男子对周围几人说道:“只要金兵一到,我们就打开城门,迎接他们。到时候,少不了我们的好处。”

“这样做,会不会遭人唾弃?毕竟我们是宋人。”其中一人有些犹豫。

“哼!你懂什么?如今朝廷动荡,金兵势大,跟着他们才有活路。”阴鸷男子恶狠狠地说。

“可是,万一被朝廷发现……”另一人担忧地说。

“只要我们做得隐秘,不会有事。别忘了,我们已经和金兵那边联系好了。”阴鸷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在边境的军营里,岳飞正在视察士兵们的训练。

“弟兄们,金兵随时可能来犯,我们要加紧训练,保卫大宋的每一寸土地。”岳飞高声对士兵们说道。

“为大宋而战!”士兵们齐声高呼,气势如虹。

这时,一名将领前来向岳飞禀报:“将军,近日有不少可疑之人在边境附近出没,似在窥探我军军情。”

“哦?加强戒备,切莫让他们得逞。同时,派人暗中调查,看是何人所为。”岳飞眉头一皱,下令道。

“是,将军!”将领领命而去。

在朝廷的情报部门,负责人正在分析最新收到的情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我们发现有一些朝廷官员与金兵有书信往来,疑似通敌。”一名情报人员向负责人报告。

“可有确凿证据?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查实,定要严惩不贷。”负责人表情严肃。

“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但线索都指向了几位朝中大臣。”情报人员回答。

“继续查,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些卖国贼,必须揪出来。”负责人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在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正在为军队准备物资。

一位老妇人拿着一篮干粮递给士兵:“壮士们,你们辛苦了,这些干粮你们带上,别饿着肚子打仗。”

“多谢大娘!我们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士兵们感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