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缓慢起床与倒立

缓慢起床是一种健康的起床方式。这是因为人在睡眠时,血压比较低,心率也较慢,突然起床会使身体快速从卧位变为站立位,血压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容易引起头晕、眼前发黑等情况。

缓慢起床可以这样做:醒来后先不要急于起身,先在床上躺一会儿,伸伸懒腰,活动一下手脚,让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渐被唤醒,适应从睡眠到清醒的过渡。然后慢慢坐起来,在床边坐几分钟,再缓慢站起,这样能有效避免因突然改变体位带来的不适。

缓慢起床有以下好处。

一是避免头晕。夜间睡觉时身体代谢缓慢,血压偏低。突然起床会导致血压快速变化,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而缓慢起床能让身体有时间适应姿势变化,使血压平稳过渡,防止头晕目眩。

二是减少心脏负担。突然起身会让心脏突然加快工作来适应身体姿势和血液循环的变化。缓慢起床使身体机能逐步调整,心脏就不用承受这种突然增加的负担,对心脏健康比较好。

三是防止受伤。起床太急可能会让人因头晕而站立不稳摔倒受伤。缓慢起床可以让人在清醒状态下完成起床动作,降低摔倒等意外受伤的风险。

倒立是一种头朝下、脚朝上的身体倒置动作。

从健身角度讲,倒立可以锻炼上肢力量,因为在倒立过程中,双臂需要支撑起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像三角肌、肱三头肌等肌肉群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它还能增强肩部的稳定性。

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倒立能让血液更充分地流向大脑,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集中注意力和提升思维能力。不过,倒立也有一定风险,比如如果没有掌握好平衡可能会摔倒受伤,而且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等人群一般不适合进行倒立。

倒立有诸多好处。

一是锻炼身体素质。倒立能有效锻炼上肢、肩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当你倒立的时候,手臂需要用力支撑身体的重量,这会强化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肌肉。同时,腹部和背部的肌肉也会参与进来,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增强核心稳定性。

二是改善血液循环。正常站立或坐着时,血液容易在下肢积聚。倒立的姿势使血液回流心脏的过程逆转,更多地流向大脑,为大脑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像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等。并且还能减轻腿部静脉曲张的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三是提升空间感知和平衡能力。倒立改变了身体的常规视角和重心位置,需要你不断调整身体来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对身体位置和空间的感知能力,锻炼小脑的平衡功能。

午休是指在中午时分进行的短暂休息。

午休有很多好处。首先,它能缓解疲劳。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身体和大脑都处于一定的疲劳状态,午休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恢复精力。其次,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午休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更好地处理上午接收的信息,提高下午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再者,对身体健康有益。适当午休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调节身体的生理节奏。

一般来说,午休时间不宜过长,20 到 30 分钟较为合适。可以选择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如在办公室准备折叠床或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伸展身体等,帮助更好地进入午休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适当午休可以起到养阳护阳的作用。

午时(11点 - 13点)对应心经,此时人体的阳气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渐减弱。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好好休息,能让心经气血充足,避免阳气过度外耗。就像是给身体的阳气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有助于维持身体阳气的平衡。如果中午不休息,持续活动,可能会使阳气消耗过度,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身体疲倦、精神不振等情况,影响人体的精气神。

在中医观念里,早晨阳气开始生发。

随着太阳升起,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旺盛,人体的阳气也与之相应。早晨就像是人体阳气的“启动阶段”。人们在经过一夜的休息后,身体的阳气需要在这个时候被唤醒。适当进行一些活动,比如在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以促进阳气的生发。如果在早晨总是睡懒觉,长期处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可能会阻碍阳气的生发,让人感觉没有精神,身体也比较慵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