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昌黎,是着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二级教授、经济管理博士.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1968年赴山西农村插队,在基层生活11年,后又从事20多年农村调研工作。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3年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曾在多个部门开展政策研究,担任众多重要职务,如2003年任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第一任理事长和院长;2004年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首任院长 ;2012年受聘为二级教授等.

研究领域

国际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中国方面包括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及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等.

代表着作

有《解读苏南》《“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我们到底要什么》《解构现代化》《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等.

思想主张

强调中国乡土文明对社会经济的涵养作用,认为三农问题源于中国工业化靠提取三农剩余完成原始积累。主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压舱石”,应立体开发乡村,推动生态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理论贡献

提出成本转嫁理论,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核心国家和主导利益群体常向外转嫁制度成本,致使后发国家及先发国家底层民众陷入困境.

温铁军提出了以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

? 推进新乡村建设:帮助农民了解合作互助办法,组织农村过剩劳动力,改变家庭和村社面貌,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发展综合性合作社:以村庄为单元,通过群众路线组织村民,建立综合性合作社,整合农村资源,实现资源股权化占有,提高农民对外谈判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如日本综合农协模式,涵盖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多领域,将收益返还农民.

? 立足县域经济推动就地现代化:以县域杠杆投资撬动当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需创新配套制度,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结合,地方政府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或引导金融机构对接解决资金缺口.

? 稳定乡村社会:保持乡村社会相对稳定,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良好环境,避免因社会动荡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政府应逐年增大农村公务开支投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国民待遇,发扬乡土文化.

? 改造学习与理论本土化:研究三农问题要注重现状和历史,应用马克思主义找出真问题。要结合中国实际对西方经验和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建立符合国情的农村经济科学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三农”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