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积毁销骨且破釜

四无丫头 君夕月 5313 字 23天前

消息递进门内的时候,戚晋刚勾画完许多鸡零狗碎的杂物。有羽毛,悬在天上;枯树光溜溜掉干净了落叶,一旁小溪还静静在流;枫叶渐渐漂远了,有颗石子留在原地,依旧发着闪亮亮的光。他没来得及勾画她的背影,然后荆风说:

“亲事府为她办了庆功宴。今晚,现在。”

于是忽然间,想见她的心情便再也抑制不住。

庆功宴就设在刺史府后院,天色渐晚,她自夕阳中骑马而来——准确来说,与童昌琳同乘一骑,但戚晋习惯性略过了执杖亲事,只见大病初愈的小姑娘穿了身旧色的衣裙,披着件劣等的狐裘,裙摆散开在枣红的马背上,像煮开的水花一般上下翻飞。她低头瞧了瞧,为此乐不可支。几日过去,她两颊多了些红润血气,眼睛被寒风吹出些泪花;偶尔咬了唇,依旧是不知所措的局促;可下马时又能准确无误地跳到童昌琳的怀中,多少学会了不拘小节。然后戚晋就想,想她在同州的密林里是何模样,丹州的村舍间呢,延长的骷髅山上,还有宁朔的县衙内?想她孤注一掷时,想她自由自在时,想她担惊受怕时,想她茫然无助时……近在眼前的她,却忽而令他掏心掏肺地思念。旁人的言语果然太轻,不足以描画出她经历过的风霜雨雪,不足以还原缺失的那么多日日夜夜。他喉头一动,几乎当真要走出去了——

一串黑珊瑚的项链,从童昌琳怀里掏出,系在她的胸前。

这一瞬间,她忽而就变得遥远,更不可靠近;他的存在,又变得这样可笑、而无用。曹文雀曾经为她表功,小之则给她叫苦,荆风说一路平安,偏偏戚晋怎么也想不通。她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太平天下,如何屡建奇功?她似乎又只是个没名没姓的小丫鬟,不过仓皇逃命,却反而招人嫉妒。他所幸不曾见到卢道,否则……

可他也不知自己当如何区处。

他只道有些东西已经改变,像她的样貌,就这样在夕阳里发着光,却如梦似幻,不可捉摸。她还在笑,还会欣赏一节枯枝,捉住一片羽毛。功劳之下的恐惧使她珍贵,恐惧之下的爱使她崇高。这二者此刻却令戚晋厌恶,更使他心碎。

而后他转身离去了。

他不再勾画溪边背影,他像画一只眼睛,却画不出。她的眼睛,不似他的重瞳,简单多勾勒个圆便足以概括。她的眼睛太复杂、太恢弘,要让见者落泪,而后自惭形秽。可戚晋不想面对这样一双观世音般的眼睛,他是凡世俗人,只想念凡人真实的温度、与心跳。他接着又大惊失色,痛斥自己愚昧,又痛恨自己轻浮。他觉得自己该当去致歉,这是个很好的借口。

但是他走不脱,已经有庶仆进门,带着他等待了多时的信号:“刺史老爷要事,先要奴才通禀一声……”那孩子偷偷抬眼一打量,好像不太敢接着说下去,“最好是……先请秦将军来……”

天色好似在这一瞬间忽地黑了。他看了一眼烛火,随即点了几人名姓,让仇啸各自知会,又翻过那页草纸,亲笔修书命荆风送去。他而后短短歇了片刻的觉,就在这须臾间隙。

九原已无叶可落,他听到风飘落地上的声音。

其后公堂很快搭起,就在东跨院。往南一墙之隔,交了班的执杖亲事们正围着他们的小英雄,兴致勃勃要听她将一路惊心动魄娓娓道来。祝酒、惊诧、倒吸冷气、抑或拍手击节,荆风耳聪目明,在这头也听得一清二楚——他却不该听见。他要请的人没有来,眼前早有预料的事,终于发生也难免使人兴致乏缺:

比如说隐藏在右威卫的内鬼。

“是……右威卫、翊府、中郎将,赵东的裨将。”

刺史李通好容易捉住了秦家软肋,要将举报说得缓慢、郑重,面上显得赤诚而衷心、再加几丝嫉恶如仇与无可奈何。他接着却忽而促弦转急,不余任何反驳扯皮的空当,人证物证立时传上堂来、摆开一排。九原不曾戒严,尤其西城门格外畅通无阻。州府蹲了多日,先捉住放心大胆出城传递情报的燕国探子,而后审出这惊天大案。夜冷着,只这么瞬息,无人再能看清秦秉正的面色。想他右威卫翊府旗下,左郎将蔡筑已被枭首示众,如今中郎将赵东的裨将又投效了敌国,这右威卫主将的位置,他算是彻底做到了头。戚晋没有说话,当着列位同僚面前,是秦秉正自己“噗通”一声撩袍跪倒。他说——声音如常,只是无端像带着回声,和卫国公阵亡后的声响别无二致——他说:

“赵东……无罪。”

右卫将军时丰上前,取过他将印虎符双手奉上。朱兆的眼睛跟着一路上移,接着又闪出精光:

“赵东原在燕然都护府,并非卫国公麾下,与燕贼并无不共戴天的血仇;手下兄弟倒是多有伤亡,对秦将军心存不满却不无可能。如今蔡筑一死,狡兔死走狗烹;自家裨将再劝,焉知他不会一时意动、随其归敌?”

“的确。燕人的胃口,的确不会仅止于一个裨将,所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印虎符暂时搁在案上,戚晋接着站起身,却将秦秉正亲自扶起:

“赵东,还将有大功。”

如今西受降城主将乃火拔支毕亲外甥果那正。这裨将再手眼通天,也不过只是果那正一人的耳目罢了。要知道火拔支毕的踪迹,得下重饵。赵东,翊府中郎将,分量不轻不重,但至少值得一试。打草不能惊蛇,虽然有些东西,已经悄无声息地改变:

从今夜起,一切都不能再回头。

“故城久克而不能下,隐疾久患而不能查,即便有右卫助力,围城迄今十二日而不能得。”

荣王戚晋,缓缓背过身去,将印虎符,已在唾手可得的距离。他却不曾伸手,不过喉头轻轻一动,声音有意压得低沉,堂外,又适逢风起:

“从今日起,中路军,右威卫及右卫,进退区度,一律听从本王号令。

“秦将军仍戴原职,但,一举一动,须有本王调度。否则,视为谋反叛国,人人得而诛之。”

荣王、行军大总管、关内道黜陟使,代天巡狩,言出如律。堂下众人纷纷跪拜领旨,百样心思一时喧涌如潮。戚晋又道:“此为其一。”而后,便唯剩敛声屏气,连那地毯上的绒毛、也再不能被吹动半分,“其二。”

他转身,望向朱兆:

“夏州之乱,根源未解。一切军需用度,自此改由大同道行军副总管、胜州刺史吴祚孚一应安排。”

秦秉正晾在下首,此刻已不辨悲喜。这下便换了朱兆来猝不及防、再来怒不可遏。夏州出事,孙固不可再用。输送后勤舍他其谁?到手的鸭子,竟然还能拱手让给东路?可不等他眉头扬起,荣王摇头叹息,先点他来问:

“朱侍郎才劳动了一趟。朔方如何情形,想必远比本王看得真切。前几日侍郎多番上书,直道后勤危矣,如今改弦易辙的消息,便由朱侍郎代为转达,可好?”

到了这生死关头,连荆风都知道他唯有搬出他太尉爷爷来作保:“臣……斗胆。”咬牙切齿,他甚至抬起一张涨红脸面,“臣幼聆祖父训导,自认军需转运可堪行家里手……”

“朔方州狱死了三名细作。凶手是谁,难道朱侍郎已经查明?”

那宽厚身躯微不可察地一抖,再不动了。

“如是,那么如何避免祸事重演,朱侍郎必定是不二人选。”

戚晋在笑。笑得温柔,问得耐心。可那双重瞳啊,却冷若寒霜,更深不可测。他就盯着朱兆突突直跳的眼睛,盯着他哐然叩首,盯着他领旨告退。他撅起身来,腰上的肥肉跟着震颤;他退出门去,一步比一步踉跄,令回首目送的李通暗自发笑。戚晋看得仔细,接着自然便道:“其三。”

李通忙回过神来。

“接下来攻坚克难,少不得倚仗城中父老乡亲。秦将军从前给民工开多少?双倍酬劳,出体力活的包两顿餐饭,刺史府公出。”

不等他欢欢喜喜应下来,暗自长舒一口气,戚晋又道:

“只是李刺史少往民间去,万一内情不清,贻误时机……兰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