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些忙活的热火朝天的半大孩子,李恪叹口气,不过就是中午管饭且有肉,这些半大孩子就嗷嗷叫着拼命干活。没办法,大唐现在也就是能吃饱饭,而且还很看天,想每天有一顿吃好,远着呢。
四天后,李玄道看着李恪带着一群农妇赶着一大堆马车过来,人是傻眼的。
“这这这这……”李玄道看着这一辆辆车,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一匹马拉三辆车,一辆车上可以坐四个人或者拉近六百斤的东西。不能再拉多了,再多车子就顶不住了。”李恪很是遗憾道。
李恪这话一出,李玄道如何不明白,这些车子就是用来接送这些民夫上工回家,以及运送泥土石灰什么的。不管这些车子有多么简陋,轮子总比两条腿要省不少事啊,这要节省出多少时间,李玄道想都不敢想。
“蜀王殿下,您才是工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李玄道正色道。
“别,本王可不想被工部那群人给气死。”李恪摆摆手道。
倒不是说贞观时期的官员不负责,而是,工部是大唐各部中,外行人最多的一个部门了。别的部门一般是三成外行七成内行,工部是两成内行八成外行。那两成内行中,一成半是精通筑城修路的,剩下一点是懂军械制造的,再扒拉一点才是懂水利的。
而且这点懂水利的,还优先去保障运河畅通以及大河大堤了。只能说,这个时候,懂水利的人才……你说不被重视,比较重视;你说有没有专业培养懂水利的地方,抱歉,真没有。
在大唐,懂水利的官员许多都是代代传承的,爹死了儿子继承。父子相传不是问题,问题是,待遇跟不上。想想,堂堂工部尚书是个不懂水利的外行人,就知道一二了。
将车子都扔给李玄道,怎么调配归他负责了。至于李恪,就是问李玄道还需要多少车马多少钱粮什么的,然后去做好准备。
李玄道除了留下一辆车供自己观摩,其余的都迅速安排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