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 传檄四方,祖大寿的选择

而在接到王朝命令,以及获知救民军的种种政策之后,三省之地的明军百姓,在产生了一阵动乱过后,便也开始等待起救民军的接管。

实在是如今的救民军威势太盛,只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席卷大江南北,更是占领了京师顺天府。

再加上在之前的时候,四十万联军进攻应天府,然后被救民军一举剿灭,使得这些地方将兵匮乏,军心斗志皆无,实在组织不起像样的军队。

而最主要的还是,救民军的种种政策,对于底层的士兵以及百姓来说,那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诱惑,他们甚至期盼着救民军的到来,忐忑的想象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如此情况下,就算还有官员将领想要抵抗,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们自然只能放弃抵抗,乖乖的等待救民军接管。

当然了,也必然有些死硬分子,不愿放弃到手的权利与利益,强逼军民抵抗。

不过,这种强逼军民的行为,自然也会引来军民反抗,没等救民军到来呢,他们就已经被人杀死了。

也有些聪明的,就直接封闭内外信息交流,愚弄百姓,妖魔化救民军,使得百姓士兵恐惧,想要拼死抵抗,至少也要获得一些承诺。

当然了,百姓想要的承诺,那肯定是不要杀死他们,抢夺他们粮食土地之类的。

至于那些组织者,自然就是想要保留自己身家,获得一些特权了。

至于真心为大明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极少。

对于这些人,无论是王朝,还是救民军,从来都不会惯着他们。

甚至都不用强攻,只需要占领周边,并且进行救民军政策的宣传,动摇底层军民之心,就足以将他们逼得不得不投降。

至于死撑着不投降,甚至想要反攻救民军的,那他们也不会客气,不管是被逼还是被惑,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开枪。

而在江南各省,纷纷开城投降的时候,北方边境各军将领,也在思索何去何从。

救民军如今近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大明,他们自然也是有心投降的。

可是,相比久不莅战场的南方各军将领,他们可是真正的实权将领,手下有着成千上万的军队呢。

让他们就此放下所有兵权,然后进入救民军新兵营训练,再被安排到不知何地任职,如此任人摆布,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只可惜,救民军与普通的古代政权并不相同,不会因为你是敌方大将投降,就会对你进行特别优待。

顶多就是看在你投降献城的份上,计算一定的军功,然后进行相应的职位任命。

而在这个时候,大清皇太极,这也是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封侯、封公,乃至是愿意如尚可喜等人一般,册封为异姓王。

不由的,许多人都是有些心动起来。

不过,却也有人有着清晰的认知,据说救民军,曾经在长城关外,以少胜多击溃过清军,甚至险些杀死皇太极以及多尔衮等人,这让他们始终不愿投降清军。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将领,都是不愿意投降后金的。

而这个时候的辽东总兵,乃是祖大寿。

在1631年的时候,祖大寿曾经被清军围困投降,其后叛逃锦州,再次抵抗清军对于大明的进攻。

直到1642年,祖大寿这才真正投降清军。

而现在的祖大寿,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总觉得自己作为投降复叛的将领,如果投降清廷的话,他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最终,祖大寿还是决定投降救民军。

而有了祖大寿这个最高总兵官的偏向,那些想要投降清廷的声音,立即就被压了下去。

在得到消息的时候,王朝其实是有些犹豫的。

在历史上,祖大寿1631年驻守大凌河,被清军围困的,逼到绝境的时候,那可是曾经下令吃过人的。

不过最终,对于这种主动投降,也没有对救民军造成伤害的将领,王朝还是应了他的投降。

毕竟真要说起来,天灾饥荒之年,吃过人的绝对不在少数,王朝既然都将他们以灾民身份,接收安置了,那又何必对他区别以待?

至于说,曾经在历史上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此时不过是辽东骑兵前锋右营参将,自然是听从舅舅祖大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