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心内科的蔡主任亲自来了。
今天不是他值班,但这一周他一直在医院里,没有回家。
因为感激韩老师救孩子一命,就算她前两天已经从小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蔡田明还是会随叫随到,有事帮忙。
“肖主任,这个病人的心梗应该是有一段时间了。”蔡田明拿着心电图,扶了下眼镜,认真看着。
“对,心电图已经有墓碑样改变,老人在家已经胸闷了一段时间,不过并没有来看。”
刚刚在询问病史的时候,肖晨光也大致了解到病人的情况。
梗死的面积不大,心电图波幅也很小。
这次疼,主要还是心肌受损后,出现了新发房颤的问题,导致血栓形成伴脱落,引起的肠缺血。
“病人是新发房颤……”
跟肖晨光预计的一样,蔡田明随后说出了这次的诊断。
“可以用尿激酶、链激酶溶栓,但效果我估计不会太好。”
蔡田明叹了口气,遇到这种在家发病时间长,再来医院治疗的,他们心内科唯一的治疗手段,只有溶栓。
但效果极差。
大多数还没等血栓融开,其他并发症已经找上门。
粘膜出血、脏器出血、甚至脑出血……
没办法,溶栓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有严格的剂量要求,但病人体质各异,有些能侥幸治疗成功,可大多数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
真是难啊。
有时候蔡田明觉得,他们心内科只要遇到心梗血栓的病人,往往有一种无计可施的感觉。
好像找不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用上药,心里默默祈求病人不要有事,其他的,也就只能干瞪眼。
“蔡主任,那还是以治疗新发房颤为主,至于血栓,我觉得还是做手术比较保险。”
对蔡田明那种无力感,肖晨光也很理解。
这个时候,介入治疗还没有完全展开,甚至很多大医院,都没有相匹配的成像设备。
所以对心梗血栓、出血止血的治疗手段,还停留在药物治疗的阶段。
不过,很快,这个局面就会被打破。
前不久,介入泰斗刘院士已经受三部委的委托,在帝都就介入医学的发展专门开展过研讨会。
部委并拨款千万量级的资金,用于介入治疗如: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及相关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