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礼部尚书陈迪上前一步,恭敬地向朱允炆禀报道:
“陛下,目前京城之中,尚有众多宗室诸王及其家眷,以及来自各国的使臣逗留,尚未确定归程。
此事关系重大,涉及礼仪与朝廷体面,恳请陛下明示,我们应当如何安排他们的返程事宜。”
朱允炆闻言,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如今太祖皇帝已然驾崩,虽然大丧已过,但仍处于热孝期间。
朕想,或许可以等到热孝期满之后,再让诸王和使臣们启程返回,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曹国公李景隆闻言,心中一动,他深知京营改革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时若能让诸王和使臣们留下来观礼,无疑能增加朝廷的威望,同时也能稳住人心。
想到这里李景隆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昨天朱允炆没有找自己商量京营改革的事情,让他很难受。
现在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不等陈迪开口,便抢先一步上前行礼道:
“陛下圣明,但臣以为,如今京营正在改革之际,人心浮动,正是需要稳定之时。
而热孝期不过月旬之期,转眼即到,与其放这些人回返。
臣斗胆建议,不妨挽留诸王及使臣们多留一些时日,待月余之后京营校阅之时,让他们一同观礼。
这样既能让他们见证新朝的军威,又能增加朝廷的威望,岂不是一举两得?”
朱允炆看着李景隆急切的表现,心中不禁暗笑。
此时他这番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朱允炆却知道他的真正目的。
不过,他并没有打算揭穿李景隆的小心思,而是故意露出一副思索的神情,仿佛在考虑这个建议的可行性。
过了一会儿,朱允炆才缓缓开口道:“曹国公所言,倒也有些道理,陈爱卿,你觉得如何?”
陈迪闻言,心中一凛,他早就看出李景隆的用意,但此时却不得不顺着朱允炆的话头说下去。
于是他恭敬地行礼道:“陛下明鉴,诸王及使臣观礼检校,自古有之,确实可以彰显朝廷的威仪。
臣以为曹国公的建议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