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曹操要来了,赶紧收人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1822 字 17天前

回到家刚想夸冀州人两句,袁熙一句话让刘琰立刻目瞪口呆:袁尚接管大将军五校,高蕃转任魏郡太守,孟岱、郭援、韩猛驻屯九侯城。

中军校尉高蕃是五校的实际统帅,转任魏郡太守是将他明升暗降剥夺指挥权,五校的二号指挥官是郭援,和韩猛一样都是军中宿将领,动了一个高蕃再动他俩就不合适了。

袁尚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干脆选择调离邺城,去漳河上游的要塞九侯城驻防,名义上是拱卫邺城,实际上是将两人驱赶出去。

孟岱作为冀州监军总领郡国兵庶务,官渡之战时手下有一万人,主要是郡国兵,论精锐程度和大将军直属五校尉的军队不能比,官渡战后没有得到补充,就剩两千来人。

按说得不到补充也属正常,军队只招人可不行,配套装备比人还关键,河北作为东汉对外作战的物资基地,制造业很发达,袁绍没有经历过惨败,多年积攒了不少家底。

还是得怪官渡战败,曹操俘虏的几乎都是民夫,这些民夫的营地距离战场很远,军队跑了民夫就倒了霉。不仅是民夫,黄河南岸投奔袁绍阵营的乡村城镇都会被洗劫,据说有八万人被曹操活埋。

当时曹操军队没粮食,声称活埋是最好的选择,都讲入土为安,没有人回去挖掘看看是不是真的活埋了,就是说,是埋进土里还是埋进肚里,永远没人知晓。

相比人员,物资损失更加巨大,甲胄,弓弩,武器这些制作很困难,保养更不容易,那可是十万大军的装备,动员全国物力十年时间都未必能生产出来,多少年积攒的家底败光,只靠河北一年半载不可能恢复。

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半来自披甲率,哪一方披甲率高,哪一方就有优势,总不能让军士穿着粗布,拿木棍去作战吧。

邺城是有不少存货,河北也开足马力赶工制作,即便是有了装备也是紧着主力部队,比如邺城城防军,大将军五校优先补充。

孟岱是中立派,两边不受待见手下还是郡国兵,要不是他管着后勤,多少能方便拿一些,保不齐这两千人没人管直接散伙。

不惜放弃五校中的左右两部四千余主力军,袁尚这是铁了心把中立派全赶走,决心下这么大也不在乎多一个孟岱,正好一并撵走省事。

刘琰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忽然想起护军逄纪:“逄元图死了吗!”

“没死,没死!”袁熙看出来她是真急了,连忙起身劝阻:“逄护军等人没任何反对,毕竟显甫是主公。”

“我去找他,不能由显甫继续疯下去。”刘琰说完朝外就走。

还说别人疯,我看是你疯了吧,袁熙一把拉住,死活不能让她疯下去:“逄元图不在邺城,他主动要求押解辎重支援显思。”

“都疯了!他去袁谭那不得给弄死!”

“不至于!不至于!”袁熙真的认为不至于,为了撒气肯定会被欺负,不会真给弄死,弄死了欺负谁去?

中立派都不在城里,孤家寡人的局面强迫刘琰冷静下来,幽州这一趟走的真不是时候,但凡留在邺城,趁诸将有不满情绪收拢到袁熙这边多好,现在都接受现实再想收就难了。

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再不甘心也的面对,最少得弄到足够武装曹性大弓手的装备,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得从刘褒那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