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风云际会 上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2165 字 13天前

广义上包括凉州和朔方,包括京兆三辅在内,整个西北的广大地域都算作关中。两汉一直视关中地区为帝国腹心,那里有数不清家族和皇室联姻,大小豪族相互之间也血脉相连,四百年来从法理、义理上与汉帝国深度绑定,其中为首的两家就是杜陵韦氏和长安金氏。

凉州羌乱时期,扶风马氏,杜陵韦氏两族带头,黄氏张氏等大小豪族进入凉州发展势力,几十年间京兆士族逐渐和凉州士族合流,形成三休在朝堂三明掌外兵的格局。

皇帝自然不能允许如此发展下去,先从三明入手,采用分化打压手段,逐渐收回关中地区的控制权,就算黄巾起义都没能打乱布局。

只可惜董卓裹挟皇帝西迁长安,强大的军事压力突然到来,导致关中地区大小豪族遭到毁灭性打击,李傕郭泛动乱再度加重了打击程度,从此以后雍凉地区一蹶不振,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没几十年怕缓不过来。

然而瘦死骆驼比马大,作为北三州之一,凉州的军事力量始终强大,弘农段煨、凉州马腾就其中是代表。马腾坐镇凉州,在内作为韦端打手;段煨控制弘农,在外扼守东方通道,其余割地小军阀背后也都有关中士族的影子。

在实力慢慢恢复之前,不参与中原争霸,恢复和发展就是关中士族的目的。董卓的教训太过深刻,任何外来势力染指关中都是他们无法容忍的事。

当初为什么派裴茂去关中,联络讨伐李傕郭泛?因为河东自古和关中联系紧密,在关中人看来,闻喜裴氏可以说是自己人,换个人去,说不准会被关中军阀直接弄死。

李郭死后关中才彻底安定下来,雍凉为了保持置身事外,始终贯彻朝廷上有人,地方上有兵这种内外兼具的方式。

眼下三休中只剩韦端,大小军阀出于自身考量不会放领袖离开,韦端自己也明白,关中还需要他这个大佬坐镇,即使朝廷下诏书也不会来。

三休之后,雍凉士族后辈青黄不接,加之各家都在收拾糜烂局势,眼下,关中在朝廷上的代表就是太仆韦康,少府丞耿纪和黄门侍郎金旋三人。

这一股力量谁都不敢小觑,曹操明知道他们是保皇派,仍旧拜韦晃做司空辞曹拉拢示好,赵温拜韦康做太仆也是一个意思。

最近有消息传来,韦端身体每况愈下,于是荀彧运作韦康接任凉州刺史,一来,换个别人去会被撵回来。二来,钟繇马上要去关中上任,先行示好以便铺路。

至于金氏则比较特别,土地产业不多似乎势力不大,但不能就此忽视,一个家族传承四百年不可能没有实力。

金氏出自匈奴休屠各,从长安向北不远就是匈奴人地盘,包括朔方河套在内,在那里金氏家族可有不少牧民部曲。

自从祖上归汉成了名门望族,他家本就是匈奴王族,到处都有支脉,各部都是亲戚,几百年来金氏一直没有放松对匈奴各个部落的控制。

大汉屡次对外战争,一直有征调属国军队参战的惯例,几乎都是金氏暗中出力帮忙,金氏拥有匈奴骑兵是事实,具体数量虽然不明,但绝对不会少。

听到休屠各刘琰一时失神,脑中全是那人身影,眼前只见赵温张嘴,至于说了什么完全没有留意。

赵彦见刘琰眼神发直不免担心起来,拨弄几下轻声呼唤,刘琰猛然一怔,脑中思绪纷乱只好连声说对。

“想是累坏了,怪我怪我。”赵温起身带着儿子出去,走到门口转身嘱咐:“让你多与金家小子接触,你知道钱在哪里随意取用。”

“那种氏?”刘琰想起这一茬儿,吐露的信息太多,这一圈一圈牵扯纠缠在一起,就算记住暂时也捋不清关系,脑子根本不够用,看不出头绪在哪里。

赵温咧嘴一笑:“你只观海之广却不见海之深,不急,先休息几天再去坐班。”

“回皇宫坐班?”

“回黄阁。”赵温打了个哈欠,抬手虚空一扬:“我儿为洛阳发展出力甚大,待几日郭氏有锦旗呈报可为明证,到时有司论功当官复原职。”

但凡郭氏有点羞耻心,就不可能主动送锦旗,只能是赵温派人去洛阳运作,所谓舆论是黑是白就是当权者一句话。

接进门那一刻,刘琰就知道稳了,本以为按流程降职调岗,先去尚书台老哥手下,当个椽吏躲避一阵风头,真没想到这复官的速度超出预料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