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灭吴,不是空谈!

见刘备半晌不说话,诸葛亮也明白这番话并不是刘备最想听到的。

但是没办法,为了中兴汉室的长久之计,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上看,眼前三足鼎立的局面绝不能破。

一旦东吴被灭,曹魏便有机可乘,不仅如此,大汉也必将陷入战争的泥淖中,国力被消耗殆尽,那个时候极有可能会给曹魏制造出一统天下的绝佳良机。

那季汉忙了这么久,反而被曹魏渔翁得利,这是诸葛亮所不希望看到的。

“陛下,还记得臣在赤壁之战前,对陛下的那番话吗?”

诸葛亮语重心长的望向刘备问道。

刘备微微一怔,随即轻轻点了点头。

诸葛亮点头道:“当时臣派了云长去守华容道,之所以如此,是有意叫云长做个人情,释放曹操,因为鼎足之势即将达成,这个时候曹操命不该绝。”

“一旦给了孙权可乘之机,将会对陛下统一天下的形势极为不利。”

“而眼下的形势,也是如此。”

刘备闻言,久久的陷入沉默。

范阳和马良也都没有说话。

范阳在思考诸葛亮这番话的底层逻辑。

诸葛亮的话有没有道理?自然是有道理的。

其中一些事,范阳也隐隐的思考到了,但他还没有主动提出来时,没想到被诸葛亮给抢了先。

战争其实最忌讳旷日持久,同理,灭吴之战也一定会消耗大量的时间。

时间越长,消耗的钱粮越多,国家的负担越重,百姓的负担也重。

这就是所谓诸葛亮出师表中的“益州疲弊”的含义。

刚刚诸葛亮在说到“国力疲弊”的时候,范阳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出师表中的“益州疲弊”,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虽然范阳曾经和刘备定下了一年之内灭吴的约定,但两个人其实都明白,一年之内恐怕不能顺利灭吴。

范阳要做的只是全力以赴,至于成败就交给老天,让天意来定夺。

至于星彩,范阳也有信心让刘备看到他的真心,一年以后,刘备岂能真的棒打鸳鸯?

那么做无疑让自己这个得力之臣感到“寒心”,刘备是何许人,这么多年以来,他做的事都是笼络人心,什么时候干过丢失人心的事儿?

因此,范阳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明白,所谓“一年之约”到最后就算完不成任务,刘备也不会为难自己,更不会棒打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