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古代的皇帝是不会册立皇太孙的。因为一旦册立皇太孙,那就是给已经占了储君名位的太子又添了一层巨大强韧的保护层。
因为废一个太子挺难的,废一个有皇太孙的太子,更是难上加难。
这无疑是极大的保障、加重了太子的地位,很少会有皇帝愿意。
这很容易理解。皇帝们都或多或少的会在年纪上来之后忌惮逐渐长成的皇子。
因为比起皇帝后妃母族,那些家族都更乐意做皇帝母族;比起皇帝后妃,那些皇后妃妾们更愿意做尊贵无双的太后;比起皇子,那些皇嗣们也不希望成天靠着父亲的宠爱而活,而是希望可以成为天下之主。
归根结底,便是没人真的愿意将自己的人生荣辱全数托付他人,喜怒哀乐、高低贵贱都只能看别人脸色,靠猜着、讨好别人的心意而活。
这感觉同“寄人篱下”其实也相似的很。毕竟谁不想做自己的主人,可以不必再受别人的桎梏呢?
所以皇子有欲望,想要不必受任何人控制的尊严,而皇帝却要维护自己掌控天下所有人的权势,因此他们便有了矛盾和忌惮。
特别是在皇子长成,可以拥有自己的力量,而皇帝却年老,逐渐走向衰弱之后,这种矛盾以及皇帝对皇子的忌惮也就达到了顶峰。
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平衡朝堂,打压皇子,让他们党争、夺嫡,通过皇子间互相的争斗来牵制各方势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在这个过程中,皇子们互相倾轧,获胜的标准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谁能得到“皇帝的宠爱”,谁是获胜者的决定权也悄无声息的交到了皇帝手中,从而让每个皇子都尽心竭力的讨好皇帝,以维护帝王的权势地位。
这与前几日林时明想到的“不亲自与下层人争辩”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同谁争斗,你就同谁在一个层级。而拥有最终裁定权的人,则已经站在了你们头顶,决定你们的命运。
用引起争斗的方式控制别人抬高自己,皇帝皇子、主君对妻妾、古代的男子对女子,归根结底都是这种手段。
纵观千年历史,这种手段随处可见,更别说在皇室。几乎每个皇帝都会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权势。
但昌平朝与众不同,甚少会有皇帝忌惮皇子,即便每次不可避免的夺嫡,也仅是实实在在的在比较谁更优秀。
到了隆运帝这里,更是独领风骚。
隆运帝从始至终都贯彻着林游留下来的《与君书》里的教导,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更别说他自己也受尽了册封太子很晚的苦痛,也见识过夺嫡的沉浮。
所以他半点都不会担心自己被架空,坚定的认可太子是唯一的继承人,给太子无上权位,从头到尾心意明确,不可更改。
以前的华悯太子是,如今的陆予熙也是。
因此他不会不愿意册封个皇太孙出来给陆予熙增添筹码。
至于为何到现在还没封,林时明也琢磨出几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