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弥勒佛:幸亏贫僧天生笑颜;真唯识量

“这五法老猪我也知道。”八戒听了沙师弟之言,也点着头说道,“所谓五法,便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之总集,一曰名、二曰相、三曰分别、四曰正智、五曰如如。”

说罢之后,八戒一挺胸膛,似乎在说老猪我也不是不学无术的,跟着师父一路西行,也学到了不少真材实料。

八戒也不等沙师弟继续开口,便直接顺着说道:“想必师父伸出的三根指头,便是三自性了吧?”

“然也!”

五法三自性,正是瑜加宗的另一重教义,此外还有,八识二无我...并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就在弥勒佛祖与三藏各自再比划了几个手势之后,便依凭此上,开始分别论述。

多是弥勒佛祖开口相问,三藏解释。

灵山众僧此前对“唯识论”这一套显然并不算太过精通,绝大多数僧人,恐怕最多也就是仅限于了解,甚至还有些只是听过名号,对于其内容从未有过关注。

当然了,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弥勒佛之所以询问的详细,正是要借助这个机会,向灵山众僧展示“瑜加宗”的大乘佛法,而法海愿意配合,也是向相要借此良机,向灵山众僧输出“唯识宗”的内涵,为自己日后开宗立派打铺垫。

小主,

故而,法海在讲述“瑜加宗”的教义主张时,便穿插了唯识宗的“三性说”、“五重观法”以及“因明学说”等,并且在讲经结束之后,法海还借此提出了“真唯识量”之论,邀灵山诸佛来辩。

到此。

还在琢磨“唯识论”的观音菩萨忽惊觉,此才是三藏真正意图。

这唐三藏,当真是欲要在佛法,压服灵山众僧啊!

不多时——

原本关闭着的大雄宝殿之门,缓缓开启。

守门的加叶与阿傩连忙起身,正要入内时,却见佛祖送出了一张法帖在他们面前,而后便听到了佛祖之言:“三藏出论,邀灵山众僧辩之,可破论者,即入大殿。”

而后,那法帖便化出千百分身,散落于灵山各处。

加叶与阿傩共看一张,只见上面写着:——

“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喻:犹如眼识。”

难。

一眼见难。

别说破论,即便是想要弄懂三藏法师此论中的内涵,便已然极为不易。

此题,非精修佛法之高僧,不能并论。

加叶与阿傩对视一眼,默契十足的他们却并没有从对方眼中看到为难之意,反而是见到了许些窃喜...

出现这样的情绪,倒也不是因为其他,正是这“论题”送到他们面前之后,可以名正言顺的不进去大雄宝殿了...佛祖,不是我们师兄弟两个不回去,实在是我们两个佛法低微,不能破三藏法师之论题。

此论之成,还是立足于“唯识论”之上。

除“万法唯识”之外,亦见五位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其五者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大雄宝殿之中,诸佛与菩萨们已经开始同三藏辩法。

其中先有清净大海众菩萨、药王菩萨、宝胜菩萨、大威德菩萨等十数位菩萨出班,后有功德华佛、旃檀光佛、广主严佛与须弥光佛等四佛应辩,但最后都败下阵来,且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