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不错,果然是一部上等的历史好剧,如此剧情,真不知道未来的秦始皇是否还能够做到一统天下,该不会到最后嬴政真是吕不韦的儿子吧?”
“天啊,没想到就连这样的内容你们大秦帝国都拍出来了么?还真是胆子够大的,战国策秦策中有所记载,秦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虽然无法佐证,但也确有这方面的记载和一定的理论基础。”
“???还真有历史基础?前面那些嘲讽历史神剧的呢?都出来啊,别在那装死,我都看见你们删帖了。”
与此同时,作为本剧历史顾问的梅雪女士家中,一家老小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王博:“这件事情确实很难作证,战国策本身就是一本半历史,半小说性质的文学书籍,有点和三国演义类似,但是它里面的很多事都是以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为原型,然后对实际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戏剧化修改,但不会偏离原意。至于这件事的真假,我们还真就无从考证。”
梅雪:“确实如此,但是也很有可能是真实的,战国策本身就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游方策士所写的散乱文章,后由汉代的刘向进行编纂整理,卫鞅的出身就是一名法家策士,在战国策之中对他的记载还算是比较正面,当然也不能排除对他有偏袒之嫌。”
“而且禅让这种在尧舜时期的上古公天下行为,即使是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同一时期的燕国,燕王哙对自己的丞相子之就有过此行为,燕王认为子之为人勤劳聪慧,且有仁慈之心,燕国在其手上一定会得到好的发展,随后他便让位与子之,可惜这种行为在当时的乱世是很难实现的理想化行为。”
“之后燕国公子平打着子之窃国的名义,率军起义,期间还让齐国浑水摸鱼,强行使用武力干涉燕国内政,差一点就让燕国就此覆灭。”
王博:“是啊,君王之位,让亲还是让贤?不要说是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一个和平的朝代,都会引发大的动乱,毕竟亲人这是有血脉联系存在的,而贤明这个词,可不是那么好证明的。”
“一个贤明聪慧之人,与其相处久了的人自会知道,但那些不知道他的人又该如何去了解他呢?再说世间贤明之人何其多,由谁来继承?谁又适合继承?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之后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是这样,虽然它不是最好的方式方法,但胜在稳定高效。在那个思想不开明的时代,也算得上是一种优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