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的数控系统

在CPU方面,他们没有条件制作精密的中央控制器。

他选用当时比较流行的简单计数器和触发器,然后按照预设的控制逻辑进行焊接,最终组装出一块非常简陋的控制核心板。

这块板子能够实现一些基本的定时和比较功能,为整个系统提供控制基础。

外围电路的制造难度较大。

存储器部分使用触发器和线缆编织而成,只能保存几位信息,但也是现在的最高技术。

控制逻辑电路也是通过大量焊接触发器和电阻电容来构建,调试难度不小。

输入输出电路则是用继电器和开关来控制机床上各部分的通断,这部分的接线工作也非常繁琐。

机床接口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机床模型来定制和调整。

研究所的这批机床是军方使用的一些新机床,上面已经安装有继电器可以控制各机构的启动停止。

研究员们根据数控系统的接口标准来重新布置这些继电器和线路,并且进行系统调试,确保机床可以接收正确的控制信号。

这一过程也是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

最后,软件的编制实际上只是给触发器编织一组开关控制指令,难度不大但也要反复调试以确保正确性。

这一部分也是由王老找到军方那边的计算机人员来完成的。

当然现在的指令也不是很完全,少部分操作还需要人工参与。

但是自动化程度也比之前要高了不少。

这套简陋的数控系统终于制作完成,顾国栋非常开心。

虽然功能和性能都不及国外的商业化制品,但是作为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制的数控系统已经足够意义重大。

在调试过程中,顾国栋也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些经验也将为后续版本的开发提供很好的参考。

一套系统下来,研究员们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微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也正是顾国栋最初进行这个研究的初衷。

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可以较为稳定地控制机床运行了。

虽然还是需要人工监督和参与,但是已经显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度。

这对后续的产品研发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

接下来,顾国栋准备继续改进这个系统,要增加更多的存储器,采用更先进的CPU架构,增强系统的智能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