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春,困斗兽-6

郭守义和张秀红起初并不答应这门亲事,总觉得年龄不太合适,但是最终还是架不住女儿对邱连发的钟情,再加上邱连发对他们二老很是贴心,这才让这门亲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郭春芳有两个孩子,大儿子邱枫和小女儿邱果。邱枫和郑霜同年,而邱果和郑露同年,两兄妹之间差了四岁。结婚后,邱连发动用关系在厂里给郭春芳谋了个临时工的位置,直到邱果出生后的第二年,郭春芳终于等到了转正的名额,成了七○三的一名正式工。

郭春华最小的弟弟叫郭春天,他一直很讨厌自己的名字,觉得像个女孩儿的名字,又觉得父亲在给自己取名字的时候过于随意,他经常自我调侃道“还好自己出生的时候不是冬天,要不然,叫个郭冬天听着就让人觉得寒气逼人”。郭守义对他这个名字却是最为得意的,他觉得对于农人来说,春天就意味希望,而这个儿子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意味着希望,一种令郭家更上一层楼的希望。

郭春天还真没辜负父亲的这种期望,人生总是在不断“更上一层楼”中前进着。他也是在高考恢复后考上了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襄樊财政局。那个时候,能有大学文凭的加持,在财政局这样的单位是很容易找到上升通道的,所以没过多久,郭春天就做到科级的位置。郭春天结婚比较晚,差不多在郑雨上高中的那年才娶了同单位的饶小玲,没过多久,他们就有了儿子郭青麟。

对于郑天顺的突然离世,郭家的态度与郑家完全不同。

郑天顺的父母是因为子女多,没办法顾及到中间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完全帮不上忙,郭春华也没有指望着郑家能帮上自己,只要郑家的人不给自己添乱、添堵,她已经觉得很好了。还好,在郑天顺的丧葬费上郑家没有人提出异议。

郭守义和张秀红早就意识到女儿的实际问题,在女儿没有开口之前,郭守义就与奔丧回来的郭春天夫妻和郭春芳夫妻一起合计着郭春华以后的生计问题。

饶小玲只是个中专生,也算是个读书人,再加上家庭条件本就不错,父母也都是干部,受到的教育和自身的修养都很好,她很清楚一个丈夫的突然离世对于一个女人和四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所以没等公婆问,就主动提出拿一笔放在郭守义那儿,如果郭春华有急需的时候就拿给她,这笔钱不需要姐姐归还,只希望能真正帮到她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邱连发在郑天顺活着的时候,两人的关系本就处得不错,经常在一起喝酒,也一同回家帮岳父做农事,也算是有些感情深厚。在回家之前,他跟郭春芳主动提出来,拿出一部分钱看看姐姐能否派上用场,这也是让郭春芳觉得自己嫁对人的原因之一。

因为有了这两笔钱,所以郭春华在跟郭守义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他们想都没想就同意了,除了郭春芳和郭春天两人拿出的钱之外,郭守义和张秀红商量了一下,又往里面添了一些,而这些钱远远高于郭春华想要的金额。两位老人一商量,最后决定先不把所有钱都拿出来,就只紧着郭春华要的金额给,余下的依旧存放在这里,万一生意上遇到不合适的情况也好有条后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郭春华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妹妹会这样心疼自己,她对孩子们讲,不管将来有没有本事,一定要对姨父、姨妈和舅舅、舅母好,当然,对外公、外婆更得好上加好。孩子们虽然不知道怎么才能算得上“好”,但他们知道,这些人都是至亲的人,亲近他们,善待他们,应该就是妈妈所说的“好”吧。

筹到了钱,陈春花就带着郭春华到襄樊去“上货”,这个时候,张秀红主动提出过来照顾孩子们,这也算是免除了郭春华的后顾之忧。

郭春华和陈春花不同,她“上货”的思想完全是在基于算账之后所做出的决定,这样一来,陈春花看中的款式,郭春华大都放弃掉,原因只有一个——贵!这让陈春花感觉有些失望,原本想让郭春华成为自己的配套或是补充,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可能。郭春华的定位与自己的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没过两次,郭春华到襄樊“上货”就变成一个人了。这样也好,没有陈春花的伴随,郭春华显得更自由,而且有郭春天夫妻的帮忙,反而觉得省了不少事儿。

虽然郭春华在挑选款式上的眼光不如陈春花,但她那笔账经济账也吸引了不少合适的买家,生意虽然比不上陈春花得好,但与其他经营鞋帽的相比,却是好了很多。

正当生意步入轨道时,郑天顺的单位领导找到了她。他们现在住的房子属于单位分房,郑天顺不在了,这种福利自然也就随着消失了。

郭春华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她也能理解单位领导的苦衷,能在郑天顺走后,继续让他们母子四人住在那里,一住就是两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她也经常听到周围人就这件事情的非议,还好这两年做生意赚了一些钱,再加上父母提出可以再资助她一些,于是就决定买一处住房,这样也好让自己安心地去做现在的事情,也能让孩子们安定下来。

巧的是小西门有一户人家正好要迁往外地,房子着急出手,要价并不高,郭春华带着郑雨去看了一下,靠着河边的一处瓦房,房子不大,两间正房带一个厨房,还有一个小院儿。郭春华征求了一下郑雨的意见,对郑雨来说这样的地方比现在住的地方不知道要好出多少倍,自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