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碧尘看来,陈晓娜的问题不在于乐感的对与错,她相信自己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天赋不容置疑,舞台表演方面对她倒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舞台越大,对表演的要求就越高,而自己在这方面能给予陈晓娜的并不多,当然,对于一位优秀的演员来说,舞台表演是跟随着舞台经验发生变化得,她知道陈晓娜终有一天会修炼好这一课,只是眼下,需要为她找到一个突破口。
在第二次彩排之后,钱碧尘带着陈晓娜去了趟鼓楼。
襄樊是一个山水融合的城市,一条汉江将一座城市分成了两半,自古以来,这座城都是以两城对峙的形式存在。
江北地势开阔,是古樊城的所在地,也是南北商贾集散之地。樊城的城墙不如江南的襄阳城厚实巍峨,土夯结构终不抵再加一层砖墙结构的厚实,每逢洪灾,樊城必是一片残壁断垣的景象,好在有商业的支撑,恢复得很快,所以樊城虽不威严,却十分繁荣,江边更是聚集了数十个古码头和古会馆,算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
江南背靠岘山,面临汉江,襄阳城就建于山水之间,因为汉江在襄樊这一段江面变得异常开阔,而襄阳城更是把汉江作为北面的护城河,构成了亚洲最宽的护城河体系,也使襄阳城有了一道天然屏障保护,“易守难攻”让襄阳城在历史上各大战役中名气大增,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襄阳城不大,南北长约1.6公里,东西宽约1.4公里,城墙保持地尚是完好,城楼仅存小北门的临汉楼、长门的震华楼。城内的遗迹保留不多,除了北街的单家府邸和祠堂,还有北街附近五中里的大成殿和状元桥,据说这是襄阳孔庙中存留不多的遗迹,此外,就是南街上的谯楼以及王府巷里襄阳王府的九龙照壁。好在政府意识到这些遗迹对襄阳古城的价值作用,在这一年开始着手复建仲宣楼、昭明台以及北街。
钱碧尘带着陈晓娜要去的鼓楼即是昭明台,也是襄阳城中心地带。在北街没有修葺完成之前,鼓楼一带也就一家鼓楼商场,算是整个襄阳城消费的核心场所。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太多可以消遣的方式或是去处,逛商场算是个时髦的生活方式。
到达鼓楼时已是快接近晚饭时间。
对于逛商场,陈晓娜在此时并无这个心思,她所有的思想还是集中在刚才的彩排以及黄新剑看他们几个的眼神上。对于钱碧尘来说,逛商场也不是她现在想要去做的事,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帮陈晓娜缓解一下压力,她很清楚,在陈晓娜的压力中,多少还有一些学习上所带来的成分存在。
其实,鼓楼商场并不大,也只是四层结构,不用逛多久,她们已经从一楼走到了四楼。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没有说话,陈晓娜机械式地被钱碧尘牵引着,她很想快点结束这种漫无目的地闲逛,早点回到招待所,美美地睡上一觉,也许醒来后的一天所有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陈晓娜的心思自然是逃不过钱碧尘的眼睛。
“娜娜,我带你去吃牛肉面吧。来了这几天,咱们一直待在招待所,还从来没出去吃过东西,这牛肉面可是襄阳的特色小吃,可不像南漳的羊肉面。”
“好啊,钱老师!”
陈晓娜想不出拒绝钱老师的理由,她们很快就在五中附近的一家面馆坐了下来。
说起来也是奇怪,襄樊地处中原,饮食习惯上却是不偏南北,自成体系。襄樊人米食和面食兼顾,一般人家早晚都会以面食为主,而中午则是一顿白米饭加上几个炒菜。在口味上,虽没有北方人那么厚重,也绝不会像南方人那样清淡,但是对辣椒的喜爱比起西南诸省毫不逊色。单就这一碗牛肉面来说,不能吃辣的见着上面的一层红油就会生怯;而对于喜辣的人来说味蕾的刺激与欢愉通达整个神经。
很多面馆只做早市生意,而这牛肉面自然是早市的主角,只是吃面的人大多会来上一碗面馆自酿的黄酒,浓浓的糯米香,淡淡地酒香气,不仅可以缓解牛肉面的辛辣,还能让人顿时精神大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