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刚才火车站的景象让你有些失望?”
“也不全是!”
“如果你有这种失望也很正常!上海站这一片儿是老的棚户区,这几年政府也一直在想办法改造,只是牵涉面太广,所以改造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不过,我们刚才所在的地方是北广场,如果从南广场出站,情况就不一样了。其实,这几年,上海的变化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去年中央提出要对黄浦江以东的区域进行重点开发以后,整个上海已经开始了大建设,相信不用多久,这座东方巴黎就会绽放出不一样的魅力,而你们这一代人将是这场大建设的中流砥柱。”
黄涛说的没错,车子在驶出上海站区域后,沿途皆是一派大建设的景象。这座城市正在更新,不仅马路在拓宽、道路两旁皆是布满了脚手架的工地,新起的楼高耸入云,楼顶的避雷针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像极了这座城市。
大概半小时,车子就停在了复旦大学的大门口,黄涛帮他们把行李取下后,叮嘱他们暂时呆在原地等待,待停好车后再来与他们会合。
何志彬原以为把到校的时间提前就能错开报到高峰,没想到外地的学生和他全是一样的想法。他不算早到,也不算晚到,校门口设立的报到处早已挤满了前来报到的新生。
新闻学院的报到处就在离他们所站的位置不远,何志彬见黄涛迟迟未到,正好那边报到的新生不多,就叮嘱郑雨看着行李,自己往报到处去了。
负责接待新生的大都是上一届或是两届的学长们,他们显然是接受过培训,处处都显得热情与熟练,这让何志彬的入学变得简单许多,也让他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学长们如邻家小哥哥或小姐姐般的关爱。
黄涛回到集合点没多久,何志彬就办好了手续,一位学长随同他一起汇合过来。
“黄叔叔,学长们已经帮我把手续办好了,这位学长会带我们去宿舍。今天给您添麻烦了,改天我再去您家拜会,爸妈让我给您带了一些特产,到时一并给您带过去。”
按黄涛的本意,是想等何志彬安顿好以后,带他们去女儿的学校会合,一来让何志彬和女儿见个面认识下,另一方面也想尽下地主之谊,给这孩子接风洗尘,算是尽个长辈的心意。不过,经何志彬这么一说,反而觉得自己所想有些多余。再想想,何志彬这番说辞也没毛病,他能感觉到这孩子还有很强的陌生感,需要时间去除,毕竟来日方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也行!正好,今天我女儿也到校报到……不然这样吧,下个周末,你来我家,如何?”
“好的!黄叔叔。”
何志彬正要向黄涛拜别的时候,黄涛将手里的一个布袋递给了他。
“这是台海鸥牌照相机,你爸托我买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少不了这么一台相机,这是你爸送给你的入学礼物。说到礼物,黄叔叔也备了一份,一支英雄牌钢笔,虽然比不上相机贵重,但是我想以后应该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它能助你妙笔生花!”
这两份礼物对于何志彬无疑是个意外,让他差点落下了眼泪。他很郑重地接过了那个袋子,然后冲着黄涛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一刻他发现学长和郑雨的脸上满是羡慕的表情。
黄涛临走的时候递过来一张写了数字的纸条,又特别叮嘱何志彬,遇到任何事第一时间一定要按这个号码打电话给他,直到何志彬小心翼翼地将字条收好,这才放心离开。
八月末的复旦校园依旧一片翠绿,入口处的主席像依旧微笑着冲着每位学子招手。这所近百年的校园处处散发着书卷的芳香,学生间清脆、爽朗的笑声伴随着疾驰而过的自行车“叮当”声,让每一处都迸发出青春的活力。
何志彬与郑雨行走在梧桐树笼罩下的行道上,脚步缓慢,像是要一起丈量校园的每一方土地。一路上,同行的学长没有闲着,不断地向他们介绍着校园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棵树木……学长的言辞间无不流露出自信与自豪,听得郑雨一脸羡慕。
把他们送到宿舍门口,学长就折返了。
何志彬放下行李的时候,宿舍里空无一人,床位基本上都空着,只有临窗的一侧已经铺放妥当,全新的蓝白方格床单,枕头上面一条相似图案的枕巾,下面是一条叠放整齐的毛巾被,可以想像这是一位很有条理、爱干净的同学,何志彬决定在临窗的另一侧空位安顿下来。
在郑雨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收置妥当,两人坐下时何志彬才意识到还没有安排郑雨晚上的住宿,他想起适才那位学长的推荐,“旁边的国定路上有学校的招待所,干净、卫生、安全,登记的时候只要报姓名和学系就可以享受折扣”,就决定先带郑雨去把房间开好,然后再去买些日用品,这是临行前闫彩英反复交待的事情,最紧要的是要找个地方给闫彩英单位打个电话。再然后,就得利用接下来的两天空闲带郑雨四处转转,正好可以试下新相机。
郑雨不想让何志彬花钱,想到就两天的时间,不如就和何志彬挤一挤。何志彬不肯,一来,他觉得郑雨来送自己,舟车劳顿的,本就没有休息好,再加上郑雨可呆的时间本就不长,两天后还要折返,又将是一顿折腾,不能那样累着他;二来,学校不如家里,挤在一起终是不太好,怕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更怕宿管干涉。郑雨终究还是拗不过他,便同意了他的计划。
两人正准备出门时,进来一位同学,个头和他们差不多,体型和郑雨相像,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运动神经发达的学生。
“你好!我是新闻学院新生何志彬。”
何志彬礼貌性地主动向对方招呼。
“你好!新闻学院新生,楚如白……”
“楚如白,真的是你……”
还没等楚如白讲完,郑雨就兴奋地叫了起来,让何志彬和楚如白一脸诧异。
“请问,你是?”
“我,郑雨,‘南漳青年篮球队’的。就那次市里的‘青年篮球赛’上,跟你们四中对阵的……”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郑雨,中锋,对吧!”
“你终于想起来了!没想到在这儿遇着你。”
“这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他乡必定遇故知’!实在不好意思,刚才逆着光,没认出来!”
“没事儿,这不是相认了么!”
“哈哈,想不到世界这么小,相识的人总能遇见!怎么着,你也考到复旦来了?”
“我哪儿成啊,是我好哥们儿。”
“原来,何志彬是你好哥们儿!真不错!”
“怎么就不错了?”
“我听老师们说,今年南漳爆了个冷门,往年考不出的水镜中学竟然也了个文科状元,而且还很执着地把前三志愿都锁死在复旦大学。起初,我还以为是个呆子,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