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陕北月光-6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肉麻了?”

“不和你闹了。说正经的,就想见面问你,为啥给你写信不回?”

“离这么近,写什么信啊?想见面了就去找你们了。”

“合着你的意思就是不想见我们呗!”

“这可是你说的。我是想见你们来着,只是……”

“只是,你还没有完全想清楚某些事情,对吗?”

“算是吧!不说这些了,你们怎么样?听说那个新闻培训班办得很不错,大家的反响很好啊。”

“听谁说?李主任还是叶鹏飞他们?”

“当然是叶鹏飞和丁志宇了,他们去县里上完课就跑我这儿来坐了会。”

“好啊!你有空见他们俩,就不知道来看看我们俩。”

“我刚说的是他们来找我的。”

“所以,我们也来了。”

“欢迎!所以,我这不也回来陪你们坐会儿吗。”

“行吧!算是你陪过咱俩了。对了,楚老师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加入到培训班来啊?那些前辈同学们可是一直盼着啊。”

“我这水平可上了那个讲台,在这里勉强还凑合。”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自信?这可不是我认识的楚如白。不过,看你这样子,似乎挺适应这里的生活?”

“是啊!这里的空气好,人也好,大家很热情,也很照顾我。你刚才看到的阿姨大家都叫她茂德嫂,是旁边田茂德家的女人,他们有个儿子叫田光北,在西安读书,平时对我就像对孩子那样,生活起居样样照顾周全,有这样的人疼爱我,想不适应都难。”

“没想到,老楚也这么招人爱。”

“什么叫‘也’啊?本来就招人爱,好吧?”

“好!你这假期也不忘家访,可真是位好老师。”

“没办法,基层学校就是这样,可比不得你们在县里的中学。这里的学生不仅要读书还要帮大人们干活。现在每家每户也就两个孩子,多了不让生,孩子们稍大点儿就成了家里的劳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以前,这里的学生经常都是读完上学期,下学期就不来了,老师本来就少,大家的精力也不够,所以对于流失的学生也就没有重视起来。我来了之后,发现了这个情况,也和这里的老师们聊了许多,大家就一起又挨家挨户去把之前流失的孩子们找了回来。刚才去家访的几个学生,都是因为大人们身体不好,不得已才不来学校上课的,费了一上午的劲儿,这才说动他们过完国庆就回来上课。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不愿意上学,而是他们成长得太快,过早得懂得心疼家长,主动去分担家里的劳务,看着着实令人心疼。”

“是啊,总觉得这里的孩子比我们都要早熟些。不单是你这里,我们在一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有几个高三的学生,家里穷,刚开学没一个月就打算放弃了,后来和瑶瑶找他们一起聊了下,这才知道,有两个男生是因为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但是家里的条件一下供不起他们,这才起了心,想把受教育的机会留给弟弟妹妹们,而且这两个男生的成绩都很好,考个西安的二本学校应该没有问题;还有两个女生,一个家里有个哥哥,面临要结婚,但是没有钱结,所以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这个女生先嫁人,得了彩礼后再帮她哥哥娶老婆;还有一个家里有个弟弟,也是一中读书,原本家里是可以代他们姐弟读书的,没想到她爸爸上山的时候把脚给摔断了,下不了地,那个女生觉得弟弟学习比自己好,男生多读点书会比自己更有用,所以就选择为家里作出牺牲,这两个女生的成绩虽然说不上特别好,但是上个大专应该也没有问题。唉!和他们相比,咱们可真是幸福多了。”

“是啊!这里的教育的确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变。我和这里的老师们也聊过,他们是被轮换过来的。以前吧,这里有固定的老师,但是过不了多久,这些老师就离开这里了,工资少不说,条件也很艰苦。你们看到的这些窑洞,是去年县里拨款修葺的。听那些老师们说,以前这里是别人丢弃的窑洞,县里为了方便这里的孩子们受教育才把这个地方简单地修了一下,以前的教室连窗户都没有,孩子们在里面都是就着微弱的光线学习的,伤眼睛不说,教学效果也很差。现在好了,教室都安装了带玻璃的窗户,光线也比以前足了。就那个操场,也是我来之后才平整完,篮球架和乒乓球台,我可都是有份参与建设的。”

小主,

“没想到,你为这个学校还做了这么多工作。”

“我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真正为这个学校奉献的还是坚持驻守在这里的一帮老师,他们虽说算不上优秀,但那种坚持的精神却令人肃然起敬。”

“是啊!我虽然没有下来,但是在新闻培训班里,时常能听见那些记者们分享下乡采访的经历,正是一帮懂得坚持的人扎根在基层,这里才有了今天这般面貌,不简单啊!”

“所以,我不后悔来到这里。不过,我一直在想,我们来这里支教最长也不过半年的时间,根本改变不了这里。如果我们离开这里,没有人接续,这里怕是又要回复到以往的样子。”

“应该不会!培训班是在绥德师范学校举行的,闲暇时也会与那里的同学交谈。绥德还是很注重教育的,毕竟这里也是一个文化古县,战争时期也算是中央在陕北重要的政治、文化区域。绥德师范学校是为数不多的县级中专专业学校,这些年为绥德培养了不少教师人才,只是人数还是不够,特别是优秀的人才还很欠缺。他们现在有些老师只是高中文化,有些老教师甚至只有初中文化,你想文化层级不平衡的情况下,教育质量能好到哪里?”

“是的!这个学校的老师只有一位年轻女老师是去年师范学校分配过来的,其他的几位都是初中毕业,到六年级的课程他们就显得有些吃力了。那几位老师都说,以前上课大都是做好板书,很少往细了讲,怕露怯,遇到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