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杀人诛心

王老环视了一圈围观的众人,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轻轻拿起那方砚台,开始详细地解说起来:“大家看这方砚台,首先看这墨泥的枯泽,这些痕迹说明了这方砚台已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被使用了很久。然而,尽管时间流转,这方砚台的砚池内却并没有太大的磨损,这足以证明它的材质是极为上乘的。”

接着,王老又指向砚台上的浮雕图案:“大家再来看这‘松下独钓’的浮雕。你们看,这山水之间的意境深远,松树挺拔,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隐约之中,竟然有一种钱维成的风采。钱维成是晚清时期的着名画家,他的画作以意境深远、笔墨精湛而着称。这方砚台上的浮雕能够展现出钱维成的风采,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最后,王老总结道:“这方砚台即便不是钱维成大师亲手所用,也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晚清时代的物件。如此算来,它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这样一件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宝物,你竟然就这样拿出来送人,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你什么才好。”王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方砚台的赞美和惋惜,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动容。

众人听着王老的解说,心中不禁一阵惊愕,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郭靖。郭靖摸了摸鼻子,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未曾想到自己手中的这方砚台竟然蕴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当初陶老爷子将这方砚台赠予他时,他只觉得其外观精致,并未深究其中的历史价值。

此刻,郭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后世新闻上的报道,那些晚清时期的砚台在拍卖会上屡创高价,其中一方甚至拍出了50万的天价。虽然眼前的这方砚台是否曾被某位大人物使用过,他无从得知,但仅凭其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拍出六位数的高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郭靖微笑着摆了摆手,轻松地说道:“既然送出去的东西,就没有再收回的道理了。何况这方砚台我并未花费分文,是斋心轩的陶老爷子赠予我的。”

王老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问道:“哦?你指的是碑林附近的那个斋心轩,还有那陶老头?”

郭靖点头确认,王老这才恍然大悟,他微微一笑道:“哦,原来是陶老呀,那就没错了。他给你的,你就安心收下吧。陶老爷子可是个传奇人物,你若是去过斋心轩,应该见过他那古玩店里挂着的那块牌匾吧?那块牌匾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据说是从明朝流传下来的黄花梨木制成,所以三百多年来都未曾风化,依旧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靖听闻王老的话,不禁瞠目结舌,他万万没想到那块看似不起眼的牌匾竟然是明朝的遗物。这陶老爷子,手头上果然藏龙卧虎,深藏不露。他望着那块牌匾,心中对陶老爷子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时,王老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边上的何崇章,继续慢条斯理地说道:“陶老爷子不仅在古玩鉴定上有着过人的眼光,育人方面也是独具匠心。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在古文物修复上造诣颇深,被誉为业内翘楚;另一个则在香江经商,事业风生水起,名扬四海。陶老爷子自己更是一生奉献给了国家,是第一批参与国宝修复工作的专家,同时在文学上也有着不俗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千金难求,被众多收藏家所追捧。”

郭靖听后,这才明白为何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敢独自经营那么大的一个古玩店。原来陶老爷子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学识、经历以及人格魅力都让人敬佩不已。难怪他不需要给何崇章这样的衙内留面子,说起话来毫不留情,原来他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实力。

“哈哈,原来如此,看来我今天运气也是不错,不仅欣赏到陶老爷子的墨宝,还得到了一方上好的砚台。”郭靖爽朗地笑道,随后他从卷轴中取出了第五件物品,那正是陶老爷子亲笔书写的对联。

郭靖小心翼翼地将对联展开,只见那书法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他向王老展示道:“王老,这是陶老爷子送给我的书法作品,我也打算将这转赠给您,还请您不吝赐教,给这书法掌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