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这里,也无须介怀什么,姜少匠在庄子上,就暂住在这里呢。”
阎夫人闻言,连忙道谢。
“多谢王妃关怀,那宅子虽然还没有布置妥当,但是单独先收拾一个院落,足够我们夫妇二人容身,如今到这庄子上来,就是为了布置那宅子来的,外子在庄子上忙正经事,内宅之中的事情,不应当由他再来操心,就只能我来收拾了。”阎夫人笑道:“不过,东西都提前打好了,收拾起来也快,往后,在这边庄子上,也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虽然殿下和王妃能留外子在宅子里居住,可是时候长了,不能总是麻烦殿下和王妃。”
李韶笑道:“阎夫人这话就见外了,阎少匠在庄子上,也是帮了怀仁大忙了,要不是他和姜少匠在庄子上忙活着,庄子上也不会有今日如此繁荣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能帮得上忙,也是我们的荣幸了。”阎夫人笑着回应。
阎立德和姜确在庄子上帮着泾阳王做事,对于三家来说,也是互利互惠。
不然在长安城,守着匠作监,哪儿有这么多机会在朝廷诸多官员当中出头?
而庄子上的一系列工程,这两年,可是让阎家和姜家,出了不少风头。
虽然官职依旧是匠作监少匠,但是能够入了陛下的眼,能够有这种正经事可以做,就足够了。
这两年过年的时候,长安城阎家的宅邸,明显来拜访的人比前些年更多了。
不少人都是想要跟在自家夫君手底下,讨一份差事来的。
尤其是这次在庄子上给太上皇修行宫。
窦家的窦奉节能参与进去,杜家的杜构也参与进去,这明摆着,就是给年轻人机会了。
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见啊。
主持修建行宫的,自家夫君和姜确少匠,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有他们两人带领,在他们两人手底下做事,不会太难,也不会太麻烦,无非就是做事勤快些,辛苦一些,行宫修好,资历就有了。
这种好事,谁不想掺和一二?
但是这种事情,他们家老阎说的不算,再怎么着,人选问题,要过泾阳王殿下这里。
顶多实在是有人情推搡不过去,拿着这个将借口,先推诿着,若是来找门路的人当中,的确是有可用之才,也就由自家夫君去跟泾阳王殿下提了。
为太上皇修行宫不算小事,而且据说今年庄子上要做的事情不少,正是用人之际。
在这边庄子上办差,就算是没有官身,只要干活得当,泾阳王殿下给的赏赐也不少。
对于家境普通一些的人来说,这里甚至也是个挣钱的好来处。
眼下庄子上普通的庄户最紧要的就是春耕,而阎立德和姜确他们这些人,开始提前安排人员和材料到庄子上来了。
修建行宫,干活的不仅仅是出力气的工匠,还有各个关节处的负责人,大多都是文吏,负责上传下达,记录工程各项细节及账目之类。
马周,王玄策,包括窦奉节,干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甚至窦奉节要跟在姜确身边,学更多的东西。
他如今不努力不行,窦家要靠他支撑,在一年之内,做出点成绩来,来年要筹备迎娶永嘉公主。
李复这会儿正跟阎立德和姜确凑在一块,重新展开了早就已经定下的图纸。
“去年定下今年的工程,我就已经着人订购相关的用料了,提前支付了一大笔定金,账本也送到了泾阳王府,殿下可看过?”阎立德问道。
李复微微颔首。
“翻看过,只要能保证今年的用料齐全,钱不是问题。”
关于钱方面,李复的豪言壮语向来做不得虚。
“宫殿的主体,用料十分讲究,木料要从南方运送过来,有一些巨木,要从岭南走水路过来,等到送到长安来,估摸着也要到夏天了。”阎立德说道:“而且,这还是在途中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去年下了订单,要一整年才能到长安?”李复惊讶了一瞬。
他在决定修新宅子的时候,用料也没有等这么久啊。
“是的,去年下定,商人要去南方走一趟,岭南那个地方,要采集巨木,不好进也不好出啊。”阎立德摇摇头:“这是最费功夫的,也是宫殿最耗费钱财的项目之一,大殿的,用料最为考究,毕竟是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