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忽必烈为蒙古存续而改变,李广利面临关键抉择

火把的照耀下,已经被毋寡关在大牢中四十多天的昧察出现了。

昧察虽然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但脸上和手臂上的伤口依旧清晰可见。

毋寡心惊胆战,大叫道:

“昧察,我是你的大王,你不能杀我!”

昧察叹了一口气。

“大王,我早在开战之前就已经劝说过你了,大汉和匈奴一样都是我们大宛人惹不起的庞然大物。”

“你执意不听,如今我们大宛国马上就要面临亡国之灾,不能再让你随意胡来了。”

“为了平息大汉的怒火,臣也只能借大王的脑袋一用了!”

昧察说完,转过身去。

毋寡眼中最后看到的景象,就是一名平日里言听计从的大臣一脸狰狞,手持利剑走上前来。

剑光一闪而逝,一切陷入黑暗。

大元世界。

皇太孙铁穆耳有些好奇地开口道:

“皇祖,为什么这些家伙总是觉得,只要杀掉国王再投降就能获得赦免呢?”

忽必烈摸着胡须,呵呵笑道:

“因为就算换了新的皇帝,每个皇帝也都是需要有人来当官,帮忙统治臣民的。”

“咱们大元不也一样吗?”

铁穆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元不是很喜欢屠城吗?”

忽必烈表情有些尴尬,咳嗽一声道:

“那是当年蒙古帝国留下来的罪恶习俗,如今咱们大元已经废止这种恶习了。”

蒙古帝国最为人知的,除了前无古人的最大陆地疆域之外,就是屠城了。

历史上,蒙古大军走到哪里屠到哪里。

西夏国,直接被屠杀到整个文明彻底断代。

花刺子模国,同样被杀得绝种,文明从人类历史上消失。

还有西亚的诸多阿拉伯国家,东欧大草原上的基辅罗斯公国,波兰、立陶宛乃至匈牙利,都被蒙古大军一座座城池屠杀过。

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金国以及南宋。

很多人都在质疑南宋农民起义次数位居历朝历代的真实性,理由是直到南宋最终灭亡的崖山之战,都还有几十万军民跟随着宋朝末帝。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南宋作为抵抗蒙古帝国最激烈,时间最长的国家,让蒙古帝国付出了对外扩张中最惨痛的代价。

战死的普通蒙古帝国将士们都不说了,就连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蒙哥,都是在进攻南宋钓鱼城时被宋军射成重伤,不治而亡。

南宋并不是被蒙古帝国灭亡的,而是被大元王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灭亡的。

从法理的角度来说,蒙古帝国是在南宋灭亡之前就已经土崩瓦解了,等于是蒙古帝国死在了南宋之前。

付出了这么惨痛的代价,大元军队在南下灭宋时,自然也就进行了极为酷烈的报复。

南宋统治的核心区江南一带,被元朝军队杀得十室九空。

就连其他地区,只要不投降的,也都一律屠城。

在这种浓重的死亡阴影笼罩下,南宋剩余的军民别无选择,只能拼死和元朝军队决战。

这才有了崖山海战时,依旧有数十万军民追随宋朝末帝的事情。

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干嘛不拼?

本质上来说,这数十万军民中绝大部分人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战,还有一部分理想主义者是为了华夏文明的存续而战。

硬要将这件事情套在南宋朝廷得人心身上,那就是纯粹的胡扯了。

忽必烈想起过去,多少也有点尴尬,道:

“其实屠城也并不是没有好处,你看历史书上好像记载了很多城池在面临屠城时拼死反抗的故事,但其实大部分城池知道不投降会屠城后,他们立马就投降了。”

铁穆耳若有所思地点头,表示理解。

史书能记载的,那肯定都是非常难得、少见的故事。

如果大元所到之处,每一座城池都拼死抵抗,那史官们压根就没必要去记载了。

正因为有骨气,敢于抵抗到底的城池是少数,所以才值得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进行弘扬和表彰。

如果仅仅看到史书上都是拼命抵抗的,就以为历史上所有城池都在拼命抵抗,就是一叶障目了。

任何时代,大部分人都是得过且过,都是能苟活就行。

只有极少极少的一部分人,才愿意为了文明、家国、种族的存续而奋战到底,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

所以这些人才能被称之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