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忠义与无耻的界限

攻占鄱阳后,沈诚提议向西奔袭建业,攻占陆渊的大本营。

但赵云与陈庆之则认为杨陵在南昌城大败危在旦夕,必须领兵前往救援。

见赵云目光决然,沈诚将自己得到的探报递给了赵云。

其实早在庐江之时,沈诚便发现袁逸放在庐江前线的兵马经过了数次换防。

与袁逸打了两年多的沈诚非常清楚袁逸麾下的兵马强弱,在张三符到庐江之前,袁逸放在庐江方向的主力只剩下一支南朝宋大将沈攸之。

而徐州境内,袁逸也是全线收缩。

起初沈诚以为是袁逸与杜如晦不愿坐视曹操直接攻灭君忘尘玩起了小心思,但直到得到吴郡的密报才知道,有人在下一盘大棋。

这个人的高明在于他算准了沈诚就算看破也不会马上就搞乱他的布局,更选择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来实现他的目的。

“唉~这样高明的计策,这样狠辣的心思,袁逸那个狗脑袋应该是想不出来的。房谋杜断,杜如晦果然名不虚传,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为我所用啊。”沈诚转头望向寿春方向自语道。

高明的谋士能将计谋阴阳结合,顺时而变。兵马调动中,无声的在与对手对话。

杜如晦调走了尉迟恭,仿佛在对沈诚说“兄弟,不打了行不行?反正打不出什么来。”

而沈诚也在前线减兵五千,也是在回答杜如晦“可以啊,拿点诚意出来!。”

杜如晦再次调走了侯安都与李抱玉的两支精锐,意思是“看!我很有诚意!”

最后两人象征性的干了一架后两淮再无战事,直到杨陵战败,杨业身死,陆渊重兵集结豫章之时,沈诚才猜到的杜如晦的打算。

有句话说的好,心黑的人看心黑的人,一看就透。

沈诚这才满口答应了张三符与赵云,大义凛然的带兵南下江东,因为庐江不会受到威胁。

为了南下顺利,沈诚甚至拿仅有的水师找周瑜搏命。不明白的人,自然高呼一句“庐江沈德荣,真乃重情重义之人!”

而此时寿春城内,杜如晦将手中探报握在手中冷笑道:“沈德荣,真无耻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