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闻言,眉头微微蹙起,心道:“明白了,诸葛亮想种地,张居正想经商。”
如今国界已开,东南一带虽然大楚与倭国不睦但民间商船却往来东海之上,贸易兴盛,商税日丰,确实是充盈国库的良策。
但诸葛亮说的也没错,天下方定,大片的田地荒芜。
仓廪实而知荣辱,肚子都吃不饱还能做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当杨陵想着怎么处置的时候,不知何时出现的太子杨烨道:“父皇,诸位大人,烨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杨陵一愣,扭头看了一眼越来越像自己的长子杨烨道:“你说。”
魏征等人也拱手道:“请殿下言之。”
杨烨沉思片刻道:“两位大学士皆赞同精兵壮伍,裁撤老弱之事,只是对于这些裁撤的兵员如何安置意见不一。”
“这些兵卒于国有功,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以免寒了有功之士兵的心。”
“何不让将士们自行选择呢?”
杨陵闻言满脑黑线,心道:“荀彧这是把我儿子教傻了吧,诸葛亮与张居正争论的就是一个想多点人种地,一个想多点人经商跑船。”
“自己选那不得一塌糊涂。”
魏征笑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田园荒芜,诸葛大学士自然是希望屯田的兵士多多益善。”
“府库亏空,张居正大学士,也是希望多些兵卒进入工坊与船队。”
“大楚国带甲之士四十万,九州郡兵七十余万。精减之下,可得民壮四十余万,但九州之地亿万顷,沧海一粟啊。”
沮授与田丰微微颔首,杨陵也一声感叹自己人少的时候,杨烨也附和道:“疆域广阔而民少,此非盛世之兆。”
就在杨烨心里吐槽荀彧把自己儿子教成书呆子的时候,杨烨接下来的话却将众人惊掉了下巴。
“楚国民寡,然天下之民却多。不若以胡蛮之人,垦华夏之地。加以教化,亦为大楚子民。胡可捕华夏民以充牛马,我华夏亦可补胡虏为锄犁。”
杨烨一脸人畜无害的说道。
端着小案的起居令何莯莀,席地而坐奋笔疾书道:
【龙朔七年(201年)冬月二十一,初雪。帝眠于泰安宫,惠妃灵、淑妃宓、姝妃蝉侍天子。次日卯时,大学士征、御使大夫丰、授,朝见于寝殿之外。司礼监秉笔太监化淳传之,帝惊而起,未及殿外。丰问帝曰:天下虽定,百姓可皆有麻衣裹身,舂米可食乎?授问帝曰:群贼虽灭,长城之外胡尘可尽乎?被掳之子民,皆归乎?征问帝曰:可曾忘了落枫之誓乎?可曾忘了落枫侯之遗愿乎?帝愧而无言,此为【泰安三问】。长乐侯魏忠贤斥三人曰:礼、法皆忘,耻为君子。玄幽侯候三符曰:天子戎马倥偬,享乐无碍。帝临门而窥,侧耳听之曰:忠仆之心。然出门夺笏而击三符之臂,笏折而斥之。三符讷讷不敢言。帝问所事,三问之贤奏曰:诸葛武英、张东阁于裁兵之事因众寡有异。太子烨曰:楚国民寡,然天下之民多。以胡蛮之人,垦华夏之地。加以教化,亦为大楚之民。胡可捕华夏民以充牛马,我华夏亦可捕胡虏为锄犁。帝曰:善!遂令北军捕胡,以垦荒原。】
——《楚书——武帝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