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歹言的效用

劈波斩浪 寒星微光 3625 字 16天前

关美玉已在X光室,孙艳秋拉着宋春丽的手说:“她宋姐,快去她姑姑家喊美玲,让她叫上她姑一起来。宋春丽去叫了,才去了砖厂。

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大家忙奔向门口。关明伦忙往起站,麻木的腿让他眼前黑几下,只能扶墙站住,盯着手术室的门。古新宇快步向前两步,却又停住。

门缓缓地开了。关美玉被推了出来,头上缠的纱布渗出血来,脸色苍白,闭着双眼。右手上输着液。家人围上去,喊着她,护士连忙制止,把关美玉推进了病房。

关美玲急忙向医生询问:“大夫,我姐没什么事吧?”

“暂时看没什么生命危险。”医生边摘手套边说,“不过还没恢复意识,需要住院观察。来我诊室,办住院手续。”关美玲答应了一声,随着去了诊室。

古新宇跟着关美玉家人进了病房,在稍远处站着。看着关美玉被护士和关明霞抬着放在病床上。他看到躺在那里的关美玉,没有表情,只是安静,安静得可怕。她那无助的样子让他头像要裂开一样,心也一阵阵紧缩着绞痛,看着她苍白的脸,感到她一定很冷,冷得没有力气发抖。他多想扑过去,抱她进怀,好好地暖她,从里到外,暖到她脸色泛红,暖到她内外温热,一直暖到她没了一切苦痛,笑靥如花。可现在有一道隐隐的却冲不破的屏障,令他难以逾越。能做的只能傻傻地站着,还得狠眨腥红酸涩的双眼,把泪吞回去。

关美玲跑了回来,对母亲说:“妈,给我钱。”孙艳秋忙从怀里掏出钱递向她。

“我去交。”这是古新宇进医院说的第一句话。他上前一把从关美玲手中夺过那几张交款单,向交款处跑去。

关美玲还愣在那里,关明伦却高声地叫:“不用你交。”就要追过去。

“哥。”关明霞叫住了他,“叫他先交上吧!现在救人要紧。”

“唉!”关明伦看了一眼躺在那里的女儿,重重叹了口气,又蹲了下去,却又站起来,问妹妹:“明霞,你家里还有钱吗?”

关明霞有些惭愧地说:“有,不过不多。”

“先都拿来吧!凑凑给他咱不能花他的钱,治病的钱咱自己凑。”关明伦一提医院就心有余悸,他时常把医院叫无底洞。

“行。”关明霞应着,“一会我去拿。”关明伦看着这个唯一的妹妹,无助而沮丧地低下了头。

关明伦祖籍在南方,在战乱的惶恐中渡过了他的儿童。十三岁那年,本来残破不堪的房屋被炸得无法栖身。父亲领着他和九岁的妹妹明霞到五年前病故的他们母亲的坟前。父亲边烧纸钱边对孤坟说:“他娘啊!我要领着孩子走了,带他们寻个生路。等到活得好了,再回来看你。”关明伦和妹妹跪在那里,哭得很伤心。

看着一双儿女完头,父亲拉起他俩,对关明伦说:“好好地记你一下你娘坟的地方,一定要记住了。”关明伦向四周观望好一会儿,牢牢记住了周围的标志,然后对父亲说:“爹,我记住了。”父亲点了点头。直到父亲去世,关明伦才去把母亲的遗骨起来,和父亲合了葬。

父亲一手拉一个,向北走去,不时看着左右手的一双儿女,心里酸楚,更多的是迷惘,不知道前面的路究竟会怎样。

祖传的裁缝手艺,到关明伦父亲这代没有丝毫褪化。凭着这手艺关家虽不富裕,却也算衣食无忧。可无情的战乱,让生活一落千丈,加上给关明伦母亲治病,关家耗去了全部积蓄。

不过,关明伦父亲一路还是靠这份手艺,每到一处就没法到富人家弄些计,赚点儿赏钱和吃的,总算没冻着饿着一家三口。走了不知多少天,来到东北这座小县城,看这里还算安稳,不打算再走下去了。父亲把关明伦和妹妹安顿到一个简陋的小客栈,求店主弄了一个牌子,写上“上好裁缝,到家量体裁衣”,到大街多的地摆摊。关明伦和关明霞一刻也不想离开父亲,便跟父亲一起到人多的地方摆了个摊,在地上铺上一块布,上面放着剪刀、尺子、钱线等工具,寻着活计,也想寻个落脚的住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头两天,并没寻到活计,关明伦父亲有些灰心,想再摆两天再没着落,便主动到裁缝铺寻个做工的地方。偏巧第三天,一位姓孙的铁匠要为家里人做过年的衣服。本来想到裁缝铺的,不想在买菜的时候看到关明伦父亲的地摊儿。他从没见过裁缝还有摆摊的,便上前问了几句。关明伦父亲和和气气地和他说自己做工精细,价格便宜。孙铁匠觉得好奇,把关明伦一家三口领回了家。待到把妻子,女儿量完了尺寸,便问:“你家裁缝铺在哪儿?明天我把布料送过去。”关明伦说没有店铺,只能来家做。问起缘由,关明伦父亲把实情说了一遍,不想两家竟是不远不近的老乡。

孙铁匠叫孙德才,五十多发,虽打铁熏得脸有些发黑,却慈眉善目, 说话总带着笑。他们一家来这里八年了,凭打铁手艺开了一家铁匠铺,还置办了三间房子。听完关明伦父亲的情况,看了看妻子。妻子看穿了他的心思,点了点头。夫妻俩也是带着孩子一路逃荒走过来的,深知无家可归的难处,何况是一个男人带两个没妈的孩子。

“宏礼兄弟,”孙德才从刚才说话中得知关明伦父亲的名字,并比他小一岁,“你要打算在这里落脚,我家西屋倒是空着,锅炕不缺,领孩子先住下,渡过难关再说。”

关宏礼自是喜出望外,也没条件客气地推辞,一劲地谢。孙德才

陪关宏礼到小旅店取来爷仁简单的行李,收拾了西屋,爷仁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关明伦跪下给孙德才磕了三个响头,替父亲和妹妹也谢了过去。

弄得孙德才倒局促起来,忙拉起他,心里口中一直叫着:“这孩子,真是好孩子。”

孙德才四十岁才成家,娶了个小他十岁的女人。他四十二岁,妻子生了一个女孩,再没生养。女儿孙艳秋十一岁,娇小秀美。来了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自然很高兴,很快三个玩儿在了一起。

在孙德才帮助下,关明伦和关明霞上了学,关宏礼也开了裁缝铺。

一晃五年就过去了,关宏礼三年前就买下了孙德才邻居的三间平房,生活也有了起色。并把中间开了一道门,方便两家走动。

孩子们都大了,也不上了学。关宏礼本打算把手艺传给儿子,关明伦却不喜欢裁缝的话计,倒喜欢上了孙德才铁匠手艺。老哥俩一商量,便让关明伦跟孙德才学打铁,关明霞和孙艳秋跟关宏礼学裁缝。一直到现在,关明霞还靠这门手艺支撑着家。

新中国成立后,关宏礼和孙德才渐渐感觉身体不再适合干自己手艺了,把铺子分别交给了关明伦、孙艳秋和关明霞了。两家一合计,结成了儿女亲家, 关明礼娶了孙艳秋,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事。也给关明霞寻了个老实本份的人嫁了。

后来,个人的铺子归了公,关明伦进了县工具厂,孙艳秋和关明霞进了服装厂。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了下去。关明伦和孙艳秋结婚几年却没生养。两家三个老人暗暗着急。一直到六年,孙艳秋奇迹般地怀孕了,第二年秋天生了第一个女儿。两家人欢喜得不得了,给她取了一个珍贵的名字,叫关美玉。两年后生关美玲时,孙艳秋得了一场大病,尽管花了不少钱医治,却还是落了后遗症,医生告知,不可再生养。

关美玉十岁那年,关明伦给最后一个老人——岳母送了终。因为赡养三个老人,加上给妻子治病,生活已括据得很。退休后工资除了生活外,结余很少。孙艳秋因病自动离职也没有退休工资。可他还是紧咬牙关供两个女儿读书。关美玉读到高中毕业,现在剩下关美玲还要高考。

关明伦边回想往事,边看着病床上的女儿,心疼得很,也后悔不已: “今天真是鬼催的,怎么就动了手呢?她从小到大都那么温顺可爱,不惹老人生气,自己也没动过她一手指头。那年高中毕业,眼见家中生活紧张,主动出去找了苦活累活,挣回的钱一分不留帖补家用和供妹妹越来越多的学习费用,自己衣服都舍不得买贵的。这样的女儿我怎么就下手了呢?快醒过来吧!”他心里暗暗急切地盼望着。又看着这个让他心惊肉跳的医院,又让他有了窘迫的感觉。给妻子治病的经验告诉他,医院里的钱就不算是钱,况旦家中就没有多少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