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今天这个裸,就是明天那个爆乳。
好像不这么炒作一下,就不配成为大片一样。
前不久,我参加一个诗歌朗诵,有一个朗诵者上台就把自己脱了个精光,然后裸着念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次我看了部抗日剧,竟然看到几个农民扛着红缨枪撵着拿枪的鬼子跑。
隔得老远,一个农民像个运动员一样,将红缨枪一扔,眨眼间就杀了一个鬼子。
还有网上一些人,晒丑照,调侃名人,各种恶搞等等。
我就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怎么啦?”
梁玟道说道:“这就是博人眼球,都是为了追求上座率和博取点击率。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预测到了,我们会进入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
特别是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窥私、猎奇、博眼球就成了出位的法宝。
当我们放弃了对艺术的品味和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只能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中。”
黄潇道:“科技其实一直在创造媒体,报纸、电视、电影,到现在的手机。
今年一月份,苹果说他们重新定义了手机,称之为智能手机,这势必又是一种新兴媒体。
这种智能手机和电视电影不一样,它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就跟电脑一样,我们可以在上面获取信息,可以游戏,可以娱乐。
但如果我们只是随大流,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文化泛娱乐化就会甚嚣尘上。
当我们被各种信息轰炸,被视听快感裹挟,将自我的感性任意放逐,沉浸在各种幻觉中而不自知,与理性越走越远,甚至逐渐丧失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只能沦为娱乐的附庸。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通过什么媒体介质看到了什么,在于我们有没有自我思考。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