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神农术的介入

“这高产作物真好!以后咱听朝廷的,再种这种粮食!”

百姓的欢呼声在田间回荡,每个人的眼中都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随行的农政司官员赵涵拿着笔记本,不断记录着试点的成功经验。他边走边和村民交流,询问作物生长中的每一个细节。

“老丈,这些地的水渠是不是按皇上的方法修的?”赵涵问道。

“是的,大人,”一名中年村民回答,“您不知道,刚开始咱也不信这个‘渗透沟渠’能管用,后来水真能渗下去,这田才有了生机。”

另一名年轻人笑着补充道:“还有那种皇上说的肥料,真的管用!种出来的粮食颗粒比以前饱满多了!”

赵涵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对身旁的同僚说道:“这些经验必须尽快整理成册,送回京城,作为下一步推广的依据。”

“赵大人,”同僚提议道,“是否可以将山西的经验与河南的灌溉模式结合,制定更全面的种植指导方案?”

赵涵沉思片刻,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改革的核心就是让百姓受益,多借鉴成功的经验,少走弯路。”

尽管试点成功,但在推广过程中仍有阻力。山西的部分丘陵地区,因地势陡峭和土壤贫瘠,农民对改革依然持观望态度。

“周大人,这里地薄水少,能种出粮就不错了。高产作物虽好,咱怕是种不起啊!”一名老农忧心忡忡地说道。

周景成并未责怪,他走上前,蹲下身,捧起一把土壤仔细察看。土壤中沙砾居多,含水性差,难怪农民会担忧。

他站起身,对随行的赵涵说道:“在这种地势,我们需要调整种植策略。可以试试豆类和薯类作物,这些更适合贫瘠土地,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

赵涵点头:“周大人所言极是,豆类的根系能固氮,确实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在总结山西试点的经验后,赵涵带领农政司官员将这套方法迅速推广到其他地区。他们设计了简单易懂的教学图册,向各地农民传授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