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变化更是让人欣喜不已,再也不是那清汤寡水、几乎看不到几滴油花的粗茶淡饭了。如今,时不时便能见到那色香味俱佳的鱼肉等佳肴,鲜嫩的鱼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盘中泛着诱人的光泽,一口下去,鲜嫩多汁,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炖得软烂入味的红烧肉,红扑扑、亮晶晶的,入口即化,仿佛把幸福的滋味都融化在了舌尖上。孩子们围坐在餐桌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纯真,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的他们,眼中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让这个家充满了浓浓的温馨与甜蜜。
而光雾山的这种繁荣,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水的石子,那泛起的涟漪一圈圈地不断向外扩散,影响力如同那越燃越旺的火势,范围越来越广,波及到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巴山郡作为光雾山所在之地,首当其冲地受到了这股发展热潮的强劲带动,就像一艘原本在平静港湾中略显沉寂的大船,突然扬起了饱满的风帆,乘风破浪,全速前行。
郡城里原本那略显冷清的街道,如今变得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其中,贩卖挖矿工具的铁匠铺,生意那叫一个火爆啊,整日里打铁声不绝于耳,“哐哐哐”的声响仿佛是一曲激昂的乐章,奏响着繁荣的旋律。铁匠师傅们赤着膀子,肌肉在炉火的映照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他们挥舞着沉重的铁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烧得通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将那一件件挖矿用的镐头、铁锹等工具打造得坚固耐用。门口站满了前来购买工具的客商和矿区的工人们,大家一边看着铁匠师傅们精湛的手艺,一边讨论着工具的好坏,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却也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还有收购煤炭、金矿原石的商行,更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商行的掌柜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在账房里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核算着账目,一会儿又满脸堆笑地迎接着前来交易的客人,仔细查看煤炭和金矿原石的品质,然后与客人们商讨着价格,那热闹的场景,仿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财富盛宴。
而那些为矿区工人提供衣食住行服务的各类店铺,也是顾客盈门,一片繁荣景象。饭馆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里面坐满了劳作了一天、饥肠辘辘的工人们,他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分享着矿区里的趣事;客栈里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客商,他们在这里休息整顿,为接下来的生意往来做准备;裁缝店里,工人们拿着刚领到的工钱,给自己或是家人挑选着布料,定制新衣,那五彩斑斓的布料仿佛是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象征;杂货店中,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人们进进出出,挑选着自己所需的物品,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不仅如此,这股发展的势头并未止步于巴山郡,而是如同燎原之火,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迅速蔓延开来,带动了大半个西南道地区。其他郡县的人们看到巴山郡的变化,那眼中满是羡慕与惊叹,纷纷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有的郡县赶忙派人来巴山郡学习取经,这些人深入到矿区、商行、店铺等各个地方,仔细观察、虚心请教,把巴山郡的成功经验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回去依葫芦画瓢,让自己的郡县也能走上繁荣之路;有的郡县则积极吸引投资,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不管是矿产资源,还是特色农产品等,都被他们视作发展的宝藏,想尽办法进行开发利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时间,整个西南道地区的经济都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变得活跃了起来,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道路上的商队川流不息,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马车、驼队,在那扬起的尘土中,穿梭于各个郡县之间。各地的特产在这里汇聚交换,不同的文化也在这里交融碰撞,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发展热潮和希望之光。
李贤站在光雾山的高处,俯瞰着这片因煤矿和金矿开采而带来的巨大变化,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既有着深深的欣慰,又满是无尽的感慨。他深知,财富固然是改善生活、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若想让这片土地真正长久地繁荣下去,让老百姓们的生活不仅富足,更富有内涵和底蕴,让这份繁荣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教育才是那把解开未来之门的关键钥匙啊。
于是,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李贤便开始积极筹划办理学堂之事,他把这件事当作了自己接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使命,一心想要为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他先是亲自走遍了光雾山周边的各个村落,每一个村落都留下了他那坚实而又充满探寻意味的脚步。每到一处,他都会与当地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耐心地交谈着,那亲切和蔼的模样,仿佛是许久未见的亲人一般。他仔细地了解他们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期望,认真倾听着村民们讲述过去因为没有知识而吃过的苦头,以及对孩子们未来能够读书识字、明理知礼的殷切期盼。李贤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他们描绘着学堂建成后那美好的愿景,告诉他们孩子们在学堂里将能学到天文地理、诗词歌赋,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成为有出息的人,将来可以为这片土地的繁荣继续贡献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