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个人想把思路缕清之后,张忠华又拿起了张龙带来的另一份文件看了起来。
这份文件上面是全港岛有意转让出售的报纸公司,目前港岛一共有六家报社准备出售。
不过在这六家报社之中有五家都是员工老板加起来还不到20人的扑街九流小报纸,平时也就这些八卦和风月,可是他们连八卦新闻和风月都写不好,竟然都能扑街可见报社烂成什么样子!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小报无论是气质还是底蕴都不符合张忠华自己玉皇集团的身份。
张忠华看向最一家准备出售的报纸名字《华侨日报》?
这个《华侨日报》是什么?
张忠华努力回想了半天竟然是没有一点点印象,应该是后来倒了,没有撑到张忠华穿越前的那会儿。
实际上张忠华不知道的是,《华侨日报》曾经也是十分的强大和辉煌的。
1991年《华侨日报》被《南华早报》收购,1994年由香树辉接手,1995年《华侨日报》停刊,那会儿张忠华的前世还没出生呢,所以他并没有听说过《华侨日报》的鼎鼎大名。
《华侨日报》曾经是在港岛发行寿命最长报刊,甚至可以追朔到最早的中文报纸《中外新报》。
接着张忠华看起了《华侨日报》详细资料,这才知道这家报社一点也不简单,《华侨日报》的前身为由港岛华商总会拥有的《港岛华商总会报》,而《港岛华商总会报》的前身就是港岛首份中文日报《中外新报》。
这份历史底蕴和渊源够深的,前后加一起都超过百年的历史,现在没落了也真是可惜,不过正好可以借张忠华的手让它浴火重生。
《华侨日报》的前老板岑维休,在港岛地界上也是一个名人非常的牛掰,他曾担任过港岛太平绅士、港岛保护儿童会会长、港岛报业工会主席、港岛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校董等,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衔和cbe勋衔。
1914年,17岁的岑维休即被荐到英国人主办的港岛《南华早报》当职员。
他在《南华早报》工作10年,不仅积累了办报经验,而且产生了办报的兴趣。
1925年,岑维休收购《港岛华商总会报》的产权,于同年的6月5日创办《华侨日报》并出任总经理。
二战后《华侨日报》、《工商日报》和《***》成为当时港岛最主要的报纸,随后受文教界影响《华侨日报》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后来被《明报》和《***》取代。
1965年,69岁的岑维休把《华侨日报》出售给地产商人刘思琦,而岑维休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公益事业。
然而《华侨日报》现在的老板刘思琦在地产行业受挫资金困难,故而要出售盈利能力差的《华侨日报》用以周转资金,渡过难关。
张忠华看到《华侨日报》这几年的经历真的是无语吐槽,二战后报纸也在东南亚销量不错,华侨日报以前在东南亚也都建立了分部。
可惜啊刘思琦一手的好牌,结果打了个稀巴烂,东南亚大部分产业被刘思琦出售,只留下港岛一个总部,旗下的员工现在留下的也不到百人。
这么多年下来,《华侨日报》从一份日销量曾经超过10万份的顶级传媒报纸渐渐没落,如今也变成了一家二流的小报纸,平均日销量也就在一万多份左右。
【鉴于大环境如此,
每天一万份的销量收入也就在1500港币左右,要是再扣除印刷和人工成本一天的利润也只有五六百港币的利润吧。
《华侨日报》对于那些大报属
于鸡肋,别人看不上《华侨日报》,张忠华可是很喜欢的欣喜若狂也不为过,《华侨日报》在张忠华眼中就是一个香饽饽。
首先,《华侨日报》的历史悠久,他的前身可以追朔到之前提到过的《中外新报》,源头这可是1858年廷芳创办的,110年的办报历史是港岛报界的鼻祖,虽然《华侨日报》底蕴尽失,但是港岛第一份中文报纸的名头,说出去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其次,《华侨日报》曾经是港岛的三大报纸巨头资历够老,虽然之前的渠道断了很多,但是《华侨日报》现在有不少东南亚以前的渠道,有hort便利店的渠道辅助铺货可以更快的打开市场。
还有就是《华侨日报》报社自身有印刷厂,虽然那些破机器张忠华不稀罕但是地皮还是不错的,玉皇印刷公司也可以从柴湾转移到九龙,也为玉皇事情的中央厨房那边腾出了不少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