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修改过后交给詹明,他把合同推到骆欣面前,轻声道,“签了吧。”
骆欣有些迷糊的拿起笔,刚想落笔,突然回过神,惊讶道,“我签?”
这个定向信号增强器,当初的材料就是她记录的。
后续也有过一些了解。
价格和作用还是知道的。
她清楚,这东西一经推出,绝对会被各国疯抢。
以大洋通讯这么大体量的公司,保守估计每年的纯利润也不会低于百亿。
而三成利润,那就是每年三十亿。
这钱给她了?
詹明点点头,“算是上次那个礼物的回礼。”
“我不能要,”骆欣摇摇头,放下笔。
上次小本子工厂的事,虽然她也出力不少,但主要原因还是他父亲想为华夏做些贡献。
而且也只花了五亿。
现在詹明一出手就是几十亿,而且还是每年都有,她怎么敢收。
就算是他爹,都不敢这么豪,几十亿说送就送。
“那怎么办?”詹明微微皱眉。
还是那句话,他现在对钱没兴趣,那就是数字。
反而会浪费他的时间。
“这样吧,”骆欣提出建议,“我先签了,替你管理这笔钱。”
“可以,”詹明点点头。
看着二人你推我让,田雨嘴唇都在颤抖。
你们不要可以给我的。
在大洋通讯耽搁了一天时间,二人再次回到华铁大。
车间内,邹海正一脸骄傲的描述詹明当时打脸淘汰郎的情况。
军所的年轻技术员,此刻也都放下手中的活,听的认真。
见詹明回来,车间内猛然爆发出激烈的掌声,众人看向他的目光满是崇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过招呼后,他又检查了一番盾构机的进度,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回到了办公室。
如果一切顺利,十天内盾构机基本就能建成进行测试。
这一切,他都打算交给这群年轻人去做。
毕竟以后盾构机的制造也需要有人来执行。
陈所可能没想到,人虽说是詹明借来的,可他并没有还回去的打算。
两天后。
办公室内,詹明正一脸认真的看着青藏地图。
他打算先找一段比较简单的线路,来作为高原列车试运行的地点。
就在此时,骆欣敲门带进来一个年轻人。
此人看年纪二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带着淡淡的倨傲表情。
看了一眼詹明,淡淡道,“你就是制造出时速两百公里机车的詹明?”
“你哪位?”詹明皱眉问道。
“我是华夏铁路研究所的研究员章深,”这人撇了詹明一眼,“这次是来通知你,五天后来参加考试。
通过后你便可以加入研究所,共享研究成果,并且可以用研究所的名义发表科研成果。”
“共享研究成果?”詹明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也就是说,以后我有新的技术,都要跟你们分享?”
“那是自然,”章深高昂着头,“只有通过我们研究所,你的学术报告才能发表在国际上。”
詹明都气笑了,“对不起,我用不着。”
这就是人火了带来的弊端。
各种牛鬼蛇神都找上了门,无非是想在机车和新型铁轨方面分一杯羹。
但能进入车间的,这个研究所还是第一个。
其他人都被拦在了警戒线外面。
但詹明对这些真的提不起兴趣。
他不需要职位,也不需要职称,只要按部就班的把系统给的技术变成现实就可以了。
而且有邹海这个司长在,他真不认为能用到这个研究所做什么。
转眼间十天过去。
这一天,所有人都聚集在车间内。
面前的这个高度近十米,长度近百米的大家伙就是让他们熬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夜才完成的盾构机。
有了这个家伙,从此华夏将彻底告别手挖肩抗挖隧道的日子。
也不再用看那些外国列强们高高在上的脸色。
这是真正的大国重器。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备之神器。
而这台机器,是由他们亲自制造出来的!
骄傲的表情印刻在每个人的脸上。
不少人已经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都清楚,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先辈们是怎样用血肉之躯生生开凿出一条又一条隧道。
以后,那种日子将一去不返。
詹明,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