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峰是个跟牛顿一样爱思考的人,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牛顿会思考苹果落下来背后的原理,钟建峰买了收音机,会思考收音机是如何运作的。

在钟建峰大学毕业后,因为想探索收音机的运作原理,所以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物理知识,了解了电池、电磁波、超声波等等各种新奇的知识。

后来,钟建峰在《展望21世纪》这本书中,认定了能源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行业,如果投身于能源行业,必定是一个长远可持续的赛道。

因此,钟建峰在筛选了能源行业的各个赛道之后,认准了电池这个分支行业。

由于他是个门外汉,为了加深对电池的了解,将近30岁的钟建峰离家踏上了打工之路,在广州的电工厂,当起了工资微薄的学徒。

在工厂学习期间,钟建峰不耻下问,一头扎进电池的汪洋大海。通过研究类比,他认为当下的电池全都没有聚能环,一个个歪瓜裂枣电容量非常小,每个电池很多电都在无形中消耗浪费了,制造出来的电池只能用在电视空调的遥控器上。

那时的钟建峰有了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他认为如果解决了电池的这些缺点,未来一定能把电池用在二八大杠自行车上,把自行车变成电动自行车,甚至可以用在汽车和公交车上。

于是,钟建峰为了他的梦想,开始查阅国内外的各种资料。

钟建峰发现,他这种把电池用在电动自行车和汽车上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早在100多年前,就被米国科学家托马斯和鹰国科学家罗伯特给否定了。因为电池的电解液消耗太迅速。

不过钟建峰不信邪,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却是个极度自信的普信男,他跟绝大多数成功者一样,在没成功之前就非常自信。

之后,钟建峰在工厂里找了几个老资历的工友跟他一起研究电池,终于在1个月之后发明了蓄电池。

短时间内研发成功一款耐用的电池,让钟建峰信心暴增,他直接辞职开始创业,一心钻研电池,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回工厂咨询他的工友。

终于,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研究出来了铅酸蓄电池,该电池装在二八大杠上,让二八大杠连续跑了100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