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泉涌的本家在京城只能算二流的末等世家,但还是有很多自己的消息渠道的。去年秋天开始,李泉涌就开始频繁地接到过好几封本家传来的信了。
而且五天前,李泉涌就接到了京城本家加急送来的信件,知道有传旨的队伍来川州了。不过,本家的人也不知道圣旨的内容。
不过,李泉涌任期即将满三年,又有之前的功绩在。李家本家都没出力为李泉涌筹谋。毕竟整个京城的大臣,都在关注几方势力,争抢津州知州的位置。
自从去年冬日,津州知州因为渎职和贪腐被革职查办之后,由谁来任这津州知州一职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梁帝下令年前先由津州通判暂管,具体知州人选年后再议。于是,从梁帝下令那日起,整个京城就陷入了一个很诡异的状况下。
所有被提名过或者有可能,担任津州知州的官员都相继出事了。有人被爆出指使亲族抢占百姓良田,有人被举报私放印子钱,还有人被参治家不严宠妾灭妻……
大理寺和御史台这两个部门,原本每年年末都是很清闲的,毕竟大家都想过个安生年。结果,开元十二年的冬天成了大理寺和御史台有史以来最忙的一个冬天。
什么匿名举报信,百姓递交状纸,甚至还有击鼓鸣冤的。要知道,大理寺门前的鸣冤鼓自打竖在那里,就没被敲响过。
京城的百姓也没少看热闹,毕竟很多事最后都会反馈到各府的后宅。这些又私密又禁忌的花边故事,尤其还是高官家后宅的,是京城百姓最喜欢的谈资。
一整个冬季京城的百姓都不缺谈资,甚至每日生怕晚出门一会儿,自己知道的消息就跟不上事态发展了。
事情朝着越来越诡异的方向发展,先是几个大臣之间相互检举,后来世家也参与了,最后据说连一些公侯伯爵也都有参与。
其实,没多久这些大臣就都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可是,已经这样了。自己举报被人的折子已经送上去了,现在求停手,对方也不会答应啊!
这场闹剧般的争斗,一直持续到开元十三年新年大朝会。梁帝亲自出面调停失败,最后使出杀手锏——又乱点鸳鸯谱赐了几个婚,所有明面上的争斗戛然而止。
不过,所有争斗开始转到了私下,手段更脏下手更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