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沈在心让小斌送尤雅去妈妈那儿,自己则上楼去处理工作。
他向人资要来应届生的资料,看一看这些人的专业,找找有没有适合转职的,配给大师兄,辅佐他用来总结菜品的卖点。
现在说不清道不明,也不完全是大师兄的问题,之前的培训,并没有着重去挖掘菜品的卖点……
就像是对说明书内容准备不够,没有系统的对外话术,当时培训的时候,针对技能性、流程性、操作性的内容更多一些。
坐在那儿正翻看,方磊敲了敲玻璃门,站在隔间的门口。
沈在心赶紧招呼进来,让方磊坐下,学自己在别人办公室享受的待遇,找一次性杯子和茶叶,给方磊倒了一杯茶。
方磊是医院规划专业的学生,写方案很棒,被沈在心拿去负责原膳的供应链了。
从目前来看,他的工作还算契合沈在心的心思,属于做得比较好,但也没有足够好。
因为很多尝试都是新的。
你让沈在心自己上,他也是在试误阶段。
本来紫薯的事情,沈在心也觉得供应链上也有责任,供应量掌握得不太好,跟大师兄那边的沟通尚有问题。
大师兄那边临时加戏,去超市自行采购,回来他需要报销,不也要走采购流程吗?
现在成品出现在餐厅,供应链上能没有问题?
但沈在心也知道,方磊责任并不大,大师兄是他的领导,对他而言处于强势地位,他只是管供应链,他也不对外经营,决定卖什么产品。
方磊这下主动来自己,弄不好就是他有什么意见和看法。
方磊显得有些局促,尤其是沈在心还给他倒了一杯茶,他就说:“沈总。开业之后,我们就遇到一个问题……”
沈在心问:“是什么问题?”
方磊说:“我们的供应链要求太苛刻了,很多时候,供应并不稳定,就像刚刚,陶总找我,给我提紫薯的事情,我觉得它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是应该跟您说明白,紫薯那边,原材料不缺,但问题是量不集中,我们一买几十公斤,一二百公斤,要开车跑十几里地,因为现在不是红薯成熟的季节,都是挖窖储藏的。其它食材也一样,像有机沙瓤西红柿,在城边上,只有两家菜农有,每天成熟的数量多少不一,他还卖给别人,有时候你去了,能带回来一小筐,有时候没了……”
明白。
沈在心问:“有没有办法解决?”
方磊说:“目前解决不了。你看红薯多买一些回来,我们自己挖窖保存吗?我们得先去了解别人都是怎么做的。西红柿也是的,每天恰到好处太难了,我们每天都是两辆车下去,收集这些食材,而且还不能保证凑齐。”
沈在心点了点头。
他本来以为方磊是给自己要主意的,没想到方磊又说:“我们现在生意太小了,如果做得到了,我们自己搞食材供应基地,扶持菜农专门给我们种植,专供我们,但现在那些供应合同,签订下来用处也不太大,新品种的番茄都是一统江湖,而且番茄呀外表越来越好看,果肉越来越硬,你到地里,菜农也不愿意等它熟透再摘。更何况我们找的这些品种,种的人越来越少,眼下只找到两户在种,而且还不是职业菜农,采购成本真的太高了。”
沈在心说:“大胆地想,如果我们自己搞食材供应基地呢?”
方磊说:“投入太大,规模化种植了,我们又用不完,所以我就没敢去想。”
沈在心说:“要去想。现在是工业化时代,你说种什么,外面清一色种什么。那些土生土长的老品种,很多人看不到它的优点,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准,慢慢被选育过的新品种给替代了,种子站都不给你备种子,消失了,时间长了,这种本来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会不会灭绝呢?咱们都不知道。但也正是如此,做得好,它也体现我们的竞争力,所以你应该大胆去想,不要想着这太难,那不现实,到最后随波逐流了,如果随波逐流了,我们和众多饭馆的差异又在哪呢?不要用我们就一家饭馆,只为一家饭馆选材去着眼,觉得太不值得。为什么要局限于一家饭馆呢。”
方磊大吃一惊:“我们不惜代价,哪怕包地,哪怕开辟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