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说的很对。我算了算,买口棺材要六千多,吹吹打打的也要四五千。这些都可以省掉,直接骨灰盒下葬,省下来的一万块钱捐给村里的小学,奖励努力学习的孩子”,许志明说,“乡亲们的份子钱就不要收了,过来烧张纸吊唁一下就是尽了心意。”
他又转向许二山说:“群众服不服,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我们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总会把事情干成功!”
“那我就听大家的意见”,乔桂英心中有些不舍的说道。
丧事三天是祖传的规矩。
乔家老爷子周五晚上去世,算是一天。周六去殡仪馆火化回来,家里已在院中搭起灵棚,接受乡里乡亲和亲戚们的吊唁,没收一分钱的份子钱,招待亲朋的饭菜也简单。
周日中午饭后,大家静悄悄的把老爷子安葬在村西坟地。
安葬回来,由许二山陪着,许志明几个人到了村小学,向校长捐出了丧事省下的一万多块钱。
这几天,司机小李一直跟随着许志明,没把车开回乡政府的车库,周一必须补报给办公室主任。大家由此知道了此事,纷纷到许志明的屋里表示慰问,有的人悄悄的塞上礼金。
“丧事的份子钱,可没有补交的。这跟喜事不一样”,许志明坚决的拒绝了大家的心意。
周二的上午,县委书记袁德鹏一行来到了养鱼场,许志明、吴月霞等人早早等在岔路口,迎接着书记的到来。
“这段路是不是该修了?”经过这段砂石路的颠簸,袁德鹏下车后握着许志明的手,第一句就是这样的话。
“感谢书记的惦记!最近资金有些紧张,我们也一直在想这件事”,许志明面露难色。修路可不是一星半点的资金,没有县里的支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