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熊队长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坤龙并没有过分争辩。
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在自己真正掌握了播种和温度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之后,他才能有充分的发言权。
只有这样,他才能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以理服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坤龙相信,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技术的细节,才能在未来的种植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而通常熊队长这一批人中都是在这一点上理解的不到位,多半犯错的是在还不到48小时就去开苞,他们担心会烧掉苞。
所以都有一个碰运气的弊端,运气好,可能发芽率很高,运气不好,发芽率偏低。但如果都是按这套方式方法去做,通常失败的概率很小,但发芽率百分比都存在很大差异。
坤龙就是想在这一点上下功夫,摸索出经验,有利于大家都能掌握好和运用好,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一能够降低用种量,二能使种芽从小就茁壮,就像小孩子出生时就发育良好,他今后的生长都会很好。
如果这个小孩出生时就病怏怏,他在今后的生长中就会病痛多发,生长发育不健全。水稻种子其实和人的生长发育也是同理的。
老百姓不是有句俗语:秧好一半禾。就是说,种子在秧苗时就生长的很好,今后的产量就差不到哪儿去。
坤龙就是想在水稻种植方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都抓住掌握好,落实好,在提高粮食的产量上作文章。
他要在这方面去实现,去努力,当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当代新农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这次自己独自拿来一袋子稻种做实践,他既有信心,不免又有点担心,他相信科学,但科学也是靠人去掌握,去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他这是头一次,万一失败了呢?熊副队长看笑话不说,对自己今后打算会产生打击和动摇。
想到此,他暗暗教诫自己,一定要成功。他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婴儿一样,小心呵护着。
在稻种坐苞的48个小时内,他的心也是忐忑不安,他多次来到稻种面前,不知里面到底取了什么变化。
他几次都想打开看看,猛地想起,这就是大忌,48小时内是绝对不能动的。
他只有用手插进稻草垛里,用手摸试着里面温度是否烫手还是冷手,他的手的感知还可以,他的心才稍微安定了些。
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了巧合,就像春天的天气,孩子的脸庞一样,说变就变。天空连续几天都笼罩在阴雨之中,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它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