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东陵村二次建校

母猪原 城市秋风 2746 字 19天前

最终东陵村社员一致全部通过,由柏程皓的老婆高佳丽担任东陵村第二任妇女主任,主导全村的妇女工作。

柏程皓高兴的咧开大嘴,腼腆的从人群中退出,快速的向村中走去,他想把这个好消息尽早的告知家里的老婆,她被全村人推举为村妇女主任哩。

第二天开始,还在那个地点,祠堂的旧址上,东陵村的村民践行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宗旨,都自发自觉的把自己家能用的树木檩条扛来堆积在一起,很快堆积在一起的木头就像一座小山。

柏志伟负责记账,凡是出入账都由他来管。因为不再是饥馑的年代,几乎东陵村所有的冒烟户都捐了钱,这个现象很令陆兆拓感动。

夏临泉是指挥派工的,半天功夫不到,老旧学校便被夷为平地,陆兆镰曾经住过的寝室没有哩。

一个问题跟着就出现了,房屋被推到,以前的地基没有了,必须要重新下地基,然而下地级的料子从哪里来?

就在大家都面面相觑的时候,陆兆拓最小的弟弟陆兆义站了出来。他对队长夏临泉说:\"队长,我有一个好办法,当年柏世豪下令把水渠填平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把渠底里的条石拉回了家。当时,也是你当家做主的,如今村里建学校那是大家伙的事,不是哪一家的事。现在正好把那些条石贡献出来用作地基,相信大家都会认同。用石头下的地基绝对是最好的地基,耐水浸,承重性更好。″

这个提议无疑是非常实用的,在场的所有社员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于是,夏临泉派工,每家暂定十块条石运到施工现场,不够的话再重新派摊。

在那一个冬天,东陵村的人们不畏霜冻严寒,不怕手脚冻肿,每日整点起床,除中午吃一顿饭,一直干到太阳落山。

陆兆拓听取柏红万的建议,与夏临泉一道去了一趟宁明县城,会见了陆兆鸿和陆兆镰,为东陵村小学校争取了二百张课桌和一些教具。

东陵村男劳力唯独没有上工的只有柏雪飞和陆五儿。大家都知道他们经常在外,很少回来,只要出去就是十天半月,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人们都在猜想,他们肯定是在挣大钱。有人串掇队长夏临泉到镇上去找李晓娟,认她为东陵村的建校事业出一份力。

出于无奈,夏临泉去了一趟东陵镇,为学校争取到二百个座椅的费用。听到这一消息,施工现场所有人都唏嘘不已,惊叹李晓娟的大手笔。二百张座椅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看来她对东陵村还是有感情的。

这一天,陆五儿和柏雪飞回到了原上。当他们看到就要竣工的东陵村小学校时,在很多人的串掇下,柏雪飞捐了一个旗杆儿,承诺十天后送到。

陆五儿沉思片刻后,私底下对夏临泉和陆兆拓说:\"我没有钱,但我可以找一个人让他给我们捐一点,两天后,请相信我给你们送过来一千块钱。\"

两人一听说一千块钱,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夏临泉反过神来说:\"五儿,一千块钱,谁愿意给我们东陵村建小学校捐一千块钱呀,他是什么人?是干什么的?\"

陆五儿:\"请相信我,我不是在开玩笑。″

两天后,陆五儿果然在帐桌上交给柏志伟一千块钱。柏志伟在进出账本上工工正正的记录了一千块钱的明细。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陆五儿。

陆兆拓问五儿:\"告诉叔,他是谁,谁捐的?\"

陆五儿笑了笑:\"他这个人是一个好人,他说他可以捐钱,但是让我答应他,绝对不要把他说出去,一定要为他保密。″

学校建成那天,为了吸引外村人的注意,村里请来了雷鸣演艺班全体成员,十一人的演艺队伍在学校前的操场上摆开了架势。锣声鼓声震天响,一度把学校热闹的氛围推向高峰。

学校建成了,可是又一个难题出现了,有学校不能没有校长呀!校长可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能当就能胜任的。

关于校长是谁这个话题深入到东陵村每一个人的心中。陆兆拓最深思,到底谁能胜任东陵村小学校第二任校长呢?带着这个问号,那夜,村长没有睡好觉。

王秋珍看他翻过来调过去睡不着,就替他着急:\"哎呀!又不是没有时间,干嘛愁眉苦脸的,睡觉,睡觉。\"

陆兆拓表现的不耐烦:\"女人家懂的狗屁,这不是小事,也不是你们娘们能管的事,睡你的觉,别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