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顺从开业的那一天,门庭若市,进出国顺中医馆的病人络绎不绝。他们病怏怏的进,兴高采烈的走,每人手里都拎着纸包的中药。
姚国顺对病人非常和蔼,把病人当成衣食父母,尽职尽责的为病人看病,从不与病人谝闲传,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他继承了师傅杜林森的扶阳医理所有病皆是虚证。虚证就是因阴盛阳衰,阳不足制阴,治则扶阴,阴阳平衡就可去沉疴。助阳的中药,附子,桂枝,姜黄都是辛温药物,治疗疑难杂症的首选。
在十年的动乱年代里,姚国顺没有懈怠,他窝在家里,大门不出。只要有人来找,就会马上停住手里的活,去给人看病,随叫随到。不出去的时候,坐在家里研制药物。
他没有忘记师傅在最后分别的那一刻教给他的中医心法:中药不但可以煎,也可以浸,敷。他以姜附汤为例,全部打成粉末,用自己研制的以桃胶为融媒在自己身上测试,前后不下五百次的试验,最终确定,以不同的年龄段所下药物的克数来固定一个药方,这样看病不单简单,而且立竿见影。对那些身体疼痛,萎靡不振,没有食欲,睡眠不好的病人立马见效。三天后大见效,半个月后基本痊愈。
抉阳派从立法上偏向于温热,阳虚阴寒病症的八纲辨证全面而又深刻。重视阳气是生命健康长寿的不二法宝,也是扶阳名医学术思想的核心,正对口所有病皆是虚症的理论学说。这也为今后扶阳派医理代代相传的理论基础。
姚国顺收了两个徒弟,一个男徒弟,一个女徒弟。男徒弟是李文彬,李晓娟的娘家侄儿。女徒弟余颖,是东陵镇派出所余忠虎的女儿。
姚国顺收这两个徒弟并没有看人事关系,而是根据他们的体格体征而收。两个人均是中等个,眉清目秀,精神状态良好,充满精气神,见人很有礼貌,称呼面面俱到,从不怯场。对任何人一视同仁,一副好心肠。这正是从医所必备的气质。姚国顺没有接受宴请,从目视就过了关。
两人的到来,姚国顺无一例外,当着他们父母的面,当面说清:"跟我学医没有关系,我不会像其他人设置这样和那样的规矩。跟我学医我只有一个规矩,第一年必须要熟背两本书,第一,中药歌诀。第二,汤头歌诀。年末我考核,过关的才开始教授中医医理,把从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知识继续传承,考不过关的继续熟背。"
李文彬的家属和余颖的家属都表示赞成。两家一前一后而来,李文彬是他姑妈李晓娟带来的,余颖是余忠虎带来的。俩人都要请姚国顺吃饭,姚国顺坚持不去。他说我不是世俗之人,我有我的做事风格。我吃饭从不讲究,一日三餐七成饱就好。"
李晓娟没有顾虑他的感受,娇嗔的批评他说:"你和你的师父一样古怪,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吃一顿便饭有什么关系?可以边吃边谈一些事情,也可以增加感情!"
姚国顺面情干涩:"我对谁都有感情。凡是找到我的人,我无一不答应出去,因为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工作。"
余忠虎宴请他时,他像拒绝李晓娟一样拒绝了他。余忠虎非常难为情:"姚师傅,很简单的,到金家菜馆随便吃一点,我叫了镇长,还有李晓娟。"
姚国顺:"对不起,你们随便。我已经习惯了用斋,那样的场合,我从不参加。你们去吃吧!不要说我不近人情!因为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我不想破坏我的这种习惯。"
余忠虎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看请不动他,也就不说话了,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硬塞了两千块钱。姚国顺没有和余忠虎拉拉扯扯,看到余忠虎远走后,于是把钱交给了余颖,让她保管好,回家的时候把钱交给他的父亲。
余颖难为情的说:"到哪里拜师不得买东西表示心意,师父,你倒好,一分钱不收。"
姚国顺:"余颖,你现在还不懂,学医之人也儒也道也佛,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思想。道家思想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佛家思想就不同了,是完全出世。不管哪家思想,都是教人学为好人,即怎样变为一个好人。好人抽象的来讲,就是不与社会为敌的人。他们爱国爱家,爱所有的人。佛家思想讲究缘分二字,我们既然为师徒关系,那就不以金钱来维系,收钱与不收钱完全是两个概念。说了是入世的思想,人仍生活在传统的窠臼里,不收费用,适合自己心理的传统理念,绝对是一种实在和快乐。"
李文彬和余颖都投去钦佩的眼神,李文彬说:"师傅,你这一番话下来,我感觉你太有才了。"
姚国顺笑了:"当你知识匮乏的时候,你认为师傅有才。如果他日你的知识超过了师父的知识,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谁有才?天下之大唯有佛祖有才,他能看见世界的过去与未来,包括何时下雨,下雨多少,何时停止?他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