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陆兆勇病亡 柏钢键缴粮

母猪原 城市秋风 2389 字 12天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兆勇做的板凳小巧精致,表面光滑,比例搭配匀称,赢得过往行人的称赞,一个集,所造的十几个板凳全部卖光。

板凳给陆兆勇带来经济上的回报,从此他停不下手,开始没日没夜的造板凳。造出来就拉到镇上去卖,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只要不是下大雨,东陵镇汽车站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陆兆勇在东陵镇汽车站买了三年的板凳,有一天下午,突然感觉腹部不适,随之就是疼痛难忍。他勉强回到家里,便一睡不起,越来越不适应,是越来越疼痛。他白天黑夜呻吟,陆秦氏手足无措,专门给他做些好吃的端给他吃。然而陆兆勇滴水不进,就这样熬过了十几天后,于一个天还没亮的早晨,离开了人世。

全村的人都去看他,包括夏临泉在内,对这个曾经在东陵村叱咤风云十年的人作最后的告别。

陆秦氏没有流一滴眼泪,她逢人便说:\"十几天里滴水未进,再壮实的人也顶不住。\"

陆兆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突然睁开眼,对陆秦氏说:\"我敢断定,我死后陆兆国会来找你,你们两个会搭伙过日子。\"

陆兆勇走时瘦的皮包骨,只剩骨头的他,再也看不到他年轻时英俊的样子,天壤之别。东陵村唯一能造板凳的人走了,正应了胡达荒在柏家大院厦屋里对高艳秋说的话:\"瘸腿的蚂蚱蹦三蹦,蹦来蹦去大街上卖板凳。\"

好像冥冥之中生命早就有了定数,命运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它的控制。很多人对自己的命运持怀疑态度,与它抗争,与它决斗,不服命运的安排。可是,辛苦一生,谁又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呢?

又到了交公粮的时候,东陵村的人开始焦急急与急躁。焦躁的不但是那么远的路,要把粮食拉到镇粮站去缴收,而且所交的数量逐年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一年,每家每亩只缴一百二十斤。第二年就长到一百五十斤。第三年一百八十斤。第四年二百三十斤。第五年二百六十斤。第六年就增加了三百斤。如果亩产700斤来计算,缴公粮三百斤,还剩四百斤。除了种子,化肥,农药还能剩什么?还不如不种呢,一年到头累死,挣不着钱,还要借账,很多家庭又回到了分单干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亩地三百斤。有八个人就要交二千四百斤,这是公粮,必须要缴。午收过后村里发了名单,然后发给队长。队长逐户去通知所缴的金额。

交公粮是最头痛的一件事,从早到晚交公粮的人把镇粮站围的水泄不通。没有一条道可以进出,有人事关系的,可以后来先交,没有人事关系的或老弱病残,早上天没亮就开始去,到晚上八点钟截磅都不一定能缴掉。

合作社的时候,吃大锅饭的时候也缴粮,那个时候因为是以村为单位拉到粮站,算出多少斤数目,社员根本不知道,不够的再拉,反正村里让拉多少就拉多少。现在是以家庭为单位,逐户上缴公粮。队长通知到了,那就必须开始行动。如果粮站截磅不收购这个村子的了,那么就要对这户进行罚款。你拖了整个村子的后腿,罚款的数目村里说了算,没有三百二百说不过去。

村里的人三五成群怨声载道,都认为开始每人每亩自交一百二十斤粮食,大约是百分之十,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接受。现在逐年递增,也不知道是镇里增加的还是村里有意增加的,为什么要增加?是不是多征收的公粮与镇政府的经费挂钩?粮食卖了,然后供镇村政府开支?大家都是猜想。但是具体的内幕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也难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