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贾珠死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斗胆做出一个惊人的猜测:贾珠所患之病,极有可能是那种让人羞于提及、难以启齿的病症,也就是所谓的“花柳”之类的恶疾。唯有如此假设,方能合理解释荣国府这三代人之间那异常扭曲且不正常的婆媳关系。

要知道,正因为贾珠不幸染上这般病症,贾母才会对王夫人心生怨怼,责怪她未能尽到管教儿子的责任。面对婆婆的指责与埋怨,王夫人心中自是倍感委屈,但却无处诉苦。于是乎,这份憋屈最终被转嫁到了李纨的头上。毕竟,按照常理来说,当自己的丈夫在外头沾花惹草、纵情声色之时,身为妻子的李纨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

此外,我们再来看看王夫人平日里的种种行为举止,其实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个推测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她对于府中年轻女子们的严苛管束以及过度防范,或许正是出于内心深处对这种事情的恐惧和不安。再者,她对待李纨的态度也总是不冷不热,甚至有时还略带几分嫌弃之意,想必也是因为将贾珠患病之事归咎到了李纨的身上吧。

王夫人此人,平素里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待人接物也尽显和善与宽容,宛如一尊救苦救难的菩萨般令人心生敬意。然而,当事情牵扯到她那心肝宝贝——贾宝玉时,她便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瞬间暴露出其冷酷无情且心狠手辣的真实面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宝玉身边环绕着的那些丫头和姑娘们,王夫人更是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她那双看似温柔的眼眸背后,实则隐藏着深深的戒备与猜忌,生怕这些女子中的任何一人稍有不慎,便会将自家宝贝儿子引入歧途。而那个一直被王夫人视作亲生女儿般疼爱的金钏儿,仅仅只因与宝玉闲聊时说了几句稍显暧昧的话语,便触怒了这位平日里和蔼可亲的主子。只见王夫人大发雷霆,全然不顾往日情分,毫不犹豫地将金钏儿逐出府去,丝毫不留半点情面。

且说那晴雯与芳官等一众女子,生得花容月貌,娇俏动人。然而,正是这出众的容貌,竟成了她们的祸端。王夫人向来对那些模样俏丽的丫鬟心存偏见,认定她们皆是勾引主子的“狐媚子”。秉持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狠辣原则,王夫人毫不留情地将晴雯和芳官等人逐出了府邸。

再说那日,王夫人手持绣春囊,气势汹汹地前去质问王熙凤。她面色铁青,眼中含泪,气得身体不住颤抖。那绣春囊仿佛是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王夫人心底压抑已久的怒火。她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说道:“这园子里头怎会有如此腌臜之物!若不严加查处,还不知要闹出多少丑事来!”于是乎,王夫人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要对整个大观园展开一场彻彻底底的“查抄”行动,誓要揪出幕后真凶,肃清园中的不正之风。

种种异于寻常的行为表现,无一不昭示着王夫人内心深处正被某种强烈的情感所搅动。这种种反常的举动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原因——那便是她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就是所谓的“前车之鉴”。而这一前车之鉴,毫无疑问地指向了那个已经逝去的贾珠。

可以想象,当年贾珠在世时,或许也曾发生过一些令王夫人心痛不已、难以忘怀的事情。这些往事如同一道深深的伤痕,刻在了她的心头,以至于每当相似的情境出现时,都会勾起她痛苦的回忆和无尽的感伤。

也正因如此,整个贾府上下对于贾珠的死因都采取了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仿佛那是一个不能触碰的禁忌话题。人们或是出于对王夫人感受的尊重与体谅,或是担心提及此事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总之都选择了三缄其口,将这段过往深埋在心底。然而,越是这样刻意回避,就越让人觉得其中必定有着某些不为人知的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