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敌强我弱,局势危急

敌军的首次试探性进攻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如同一记重锤,让大乾朝的边境守军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者不善。韩烈深知,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前奏,真正的危机还在后头。

经过这次交锋,韩烈仔细分析了敌军的战术特点。他发现敌军骑兵不仅机动性强,而且马术精湛,在躲避箭矢和近身搏斗时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养。同时,敌军撤退时有条不紊,弓弩回击也颇具章法,显然是训练有素的劲旅。

为了应对敌军更为猛烈的进攻,韩烈对防御部署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他将防御重点集中在敌军可能再次进攻的区域,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厚度,增设了更多的拒马和陷阱。同时,重新分配了弓弩手和步兵的位置,以增强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训练方面,韩烈针对敌军的战术特点,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天还未亮,士兵们就被集合起来,进行骑射、近战和团队配合等方面的强化训练。韩烈亲自示范,纠正士兵们的动作,激励他们提升战斗技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情报传来,局势愈发严峻。据探子回报,敌军的主力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向边境集结,人数远远超过大乾朝边境守军的预估。而且,敌军还在不断地从西方运来各种先进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云梯等,这些器械的威力之大,足以对大乾朝的城墙造成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在外交方面,虽然部分友好国家已经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那些态度暧昧的国家依旧摇摆不定。苏瑾日夜奔波,不断地向这些国家派出使者,试图说服他们坚定立场,与大乾朝共同对抗外敌。然而,这些国家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或是索要高额的援助费用,或是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李承乾在京城也是忧心忡忡。他不断地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试图找到破局之法。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但始终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有的大臣建议收缩防线,集中兵力保卫京城;有的则主张主动出击,趁敌军尚未完全集结完毕,先发制人。李承乾深知,这两种方案都存在巨大的风险。收缩防线意味着放弃大片国土,将会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主动出击则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胜算渺茫。

就在李承乾犹豫不决之时,边境又传来了一个噩耗。敌军的一支精锐小分队趁着夜色,绕过了大乾朝的防线,袭击了边境的一座小城。这座小城虽然有一定的防御力量,但在敌军的突然袭击下,很快就沦陷了。敌军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死伤惨重。

这个消息传到京城,举国震惊。李承乾悲愤交加,他深知,大乾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艰难抉择,背水一战

李承乾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之中,他深知,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将面临巨大的代价。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为国家和百姓的未来负责。

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李承乾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决定不收缩防线,也不盲目主动出击,而是采取坚守与奇袭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命令韩烈在边境坚守防线,充分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抵御敌军的正面进攻;另一方面,秘密组建一支精锐的奇袭部队,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进行突袭,打乱敌军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