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施主,这画中世界,与真实世界,有何不同?”
“这里,没有色彩。”
“若依老衲所言,现实中的世界,也不过是一幅有色彩的画,施主作何感想?”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本质上便是空性的、不真实的。”
“不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施主,可否陪老衲出去走走?”
凌虚欣然应允。二人并肩走出禅房,禅房的门,在他们身后合上,却没有一丝声响。
待出得门来,凌虚不禁为眼前的景物微微一怔。
此处竟是在一处悬崖边,悬崖深不见底,崖下云雾缭绕,悬崖边,有一块石头光洁如镜。
“施主,有人托我将一物交予有缘人,不过在此前,贫僧得先看看,施主的人品究竟如何。”
“大师,不知如何看呢?”
慈恩抬起右手,轻抚着颔下的胡须:“既然你能寻到我这儿,想必带来了他的信物。”
凌虚心中一动,想起在大雁塔上,寻得的那枚钥匙,他取出钥匙,递向前去:“是这个吗?”
慈恩轻轻摇了摇头:“这把钥匙,另有他用,贫僧所说的,是一面镜子。”
凌虚眉头紧皱,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托付你的人,可是先帝?”
慈恩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终于明白了。”
凌虚取出凤仪镜,双手捧着,毕恭毕敬地递给慈恩:“大师请看。”
慈恩目光在镜面上扫过,微微叹息:
“这凤仪镜,竟成了夺魂镜魔的坟墓,不过无妨,并不影响使用。”
他口中念念有词,双手结印,将凤仪镜,朝着凌虚照去。
一道奇异的光芒,从凤仪镜中射出,笼罩住凌虚的身躯。
慈恩长袖一挥,那光芒迅速投射到一旁的石头表面,将凌虚的影像,清晰地映照出来。
慈恩凝视着影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个人在处理小事时的态度和方式,往往能反映出,他在大事上的能力和人品。”
凌虚微微颔首:“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慈恩大师,莫非您是佛道双修。”